国考8万人报涉鲁职位一半选国税 人数下降

2014-10-26 08:17:00    作者:周国芳 杜凯华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国考 职位数 职位竞争 职位要求 招录
[提要]今年国考招录人数增加,但报名人数和竞争激烈程度却双双下降。其中,山东职位中竞争最激烈的仍为黄岛局港口查验处再生资源查验二科科员,竞争比例达1714:1,报名人数最多的职位是宁阳县国家税务局,审核通过人数为1870人。

  今年国考招录人数增加,但报名人数和竞争激烈程度却双双下降。(资料片)

  2015年度“国考”报名工作于24日结束,截至17时30分,全国审核通过报名总人数超过129万人,竞争比为58:1。今年的国考在招录人数上创下历史新高,但报名人数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却双双下降。

  齐鲁晚报见习记者 周国芳 实习生 杜凯华                 

  变化:县以下职位多了,报考者却少了

  截至24日17时30分,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成今年最热职位,竞争比例达2624.5:1。这是自2010年以来国考最热职位的最低值,在此之前,最热职位竞争比例最低的是2012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科研管理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这个职位,当时竞争比为4124:1。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李永新分析:“虽然,最后报名这几天还会有一些考生通过审核,但是相信今年的最热职位竞争比和往年相比会有比较明显的降温。”

  从机构层级来看,四年来县(区)级及以下的职位数、招录人数、合格人数在各层级中均占比最高。而今年县(区)级及以下的职位数和招录人数比前两年都高,合格人数较去年却下降6万多人。

  中公教育专家陈沐飞认为,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依然不太喜欢选择基层职位,加之今年很多基层职位为了留住人才,要求考生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这也卡掉了一大批想报基层的考生,县级以下职位报考不如往年“火热”。

  冷门: 还有143个职位无人报考

  截至24日18时,国考山东招考职位通过审核总数81805人,其中山东国税仍是最热系统,审核通过人数41471人。

  其中,山东职位中竞争最激烈的仍为黄岛局港口查验处再生资源查验二科科员,竞争比例达1714:1,报名人数最多的职位是宁阳县国家税务局,审核通过人数为1870人。

  和最热职位相对,每年都会有一些职位无人报考,今年也不例外,截至24日17时30分,依然还有143个职位无人报考。涉鲁职位中有1个职位无人审核,即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业务管理科员。

  联创世华公考研究院专家滕鸣谦表示:“无人报考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所在地为边远地区、冷门部门和职位要求过高,这种情况整体来说也并无大的变化。像至今未破零的气象局科员对于专业、学历、工作经验均有要求,而大气科学专业学生本来就少。专业冷门,加上限制条件较多造成报考遇冷。”

  分析:报培训班的考生,应届生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考计划招录2.2万余人,国家公务员局也明确指出了一些职位以招录2015年应届毕业生为主。

  滕鸣谦分析:“国考中,应届毕业生包括两年之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此次国考招录的职位中不少要求限定在2015年应届毕业生,这对很多明年毕业的学生是个福音。”

  对于2015年应届毕业生报考情况,滕鸣谦分析:“往年国考报名中有很多弃考生,有些应届毕业生也是将国考作为省考的‘试金石’,对国考并不重视。从联创世华培训班的报名情况来看,相对往年,2015年应届毕业生对此次国考更为重视。”

  即将毕业的山大中文系学生小吴报考了中央组织部选调生。在小吴所在的班级,一共有83人,至少一半都报名参加了此次国考。“今年中央机关在全国24所高校里选调应届优秀毕业生。作为学生干部,我决定试一试。”小吴说,“我所报考的职位招4人,目前报考了接近400人。虽然看起来竞争比例不大,但这400人都是从24所高校中筛选出来的,优中选优,所以竞争压力相当大。”

  对于报考选调生,小吴笑称自己是“曲线就业”,“按照规定,选调生要在基层工作两年。很多岗位都仅限本科生,作为研究生报考并没有优势。所以考选调生比直接报考中央机关较为曲折,但是相对来说是一个较稳的选择。”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