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次将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2014-11-01 10:19:00    作者:姜宏建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我省 市民化 财政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制度 义务教育
[提要]13项教育类支出政策需求,全部按实有学籍人数测算分配转移支付,相应增加外来学生较多地区教育支出需求3亿多元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转移支付测算办法,常住人口越多,省级转移支付越多,鼓励各地将辖区内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围 

  13项教育类支出政策需求,全部按实有学籍人数测算分配转移支付,相应增加外来学生较多地区教育支出需求3亿多元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转移支付测算办法,常住人口越多,省级转移支付越多,鼓励各地将辖区内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围

  制图:于海员

  □记 者 姜宏建

  通讯员 丛培德 宋卫雯 报道

  本报济南10月31日讯 制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资金问题,在我省出现破冰之举。近日,我省省级财政结合中央补助,将2014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增量资金42.45亿元,全部拨付到市县。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上,我省首次将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应增加外来人口较多地区的标准支出需求和外来学生较多地区的教育支出需求,支持农业转移人口接受地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

  栖霞市是省级财政困难县中外来人口最多的县,今年全市新增标准支出需求2000万元,为此,省财政相应增加该县补助资金300万元。该县财政局局长衣志伟说:“建立省级转移支付分配与吸纳农业人口支出需求联动机制,加大对农业人口输入县级转移支付力度, 增强了农业转移人口输入县财政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是我省对下转移支付的主体部分。今年起,省财政完善了县级基本支出需求测算办法,对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的农业人口流入县,将计划生育、公共就业、基本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保障性住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区服务以及生态环保支出等8类基本支出需求,由原来按户籍人口测算改为按常住人口测算,相应增加吸纳农业人口较多县的标准支出需求4亿多元,鼓励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同等的市民化待遇。

  为保障外来人口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就近入学的市民化待遇,切实体现城镇化过程中的教育可携带性,省财政按照属地原则,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所涉及的13项教育类支出政策需求,全部按实有学籍人数测算分配教育转移支付,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各类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输入地财政保障范围,相应增加外来学生较多地区的教育支出需求3亿多元。同时,省财政建立了教育转移支付激励机制,对接收农民工子女较多且义务教育问题解决较好的市县,给予财政奖励。市县财政对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按在校学生数量对学校公用经费给予补贴,对就读学生参照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免除学杂费并享受补助。

  省财政还完善了基本公共卫生转移支付测算办法,按照常住人口人均35元的保障标准,计算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常住人口越多,省级转移支付越多,鼓励各地将辖区内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纳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范围,提供包括疫苗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在内的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农村转移人口享受市民化公共卫生待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结合公共服务管理改革以及常住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办法,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