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1 11:29:00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海尔创新的每一刻,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人”这个核心要素。
从企业萌生状态下的管理,到机制的反复升级,一直到互联网时代“人单合一”商业模式的探索创新,海尔的目标从未改变:员工的创业创新,创业创新的员工。
而“企业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三化战略的最新探索,在更高更新层面上开启了海尔人人创业创新的大胆尝试。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由此从机制上嬗变为全员创客的创新,企业、企业家的创业发展,由此跃升为“人人小微”的创业发展。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海尔用涉及数万员工的创新创业矩阵,为全社会创新创业机制的探索,提供了一个目标动人的价值样本。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这样描述:海尔未来只应有三种人——平台主、平台上的小微主、小微里的创客们。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创业者。他们也拥有一个共同的机会:全员创业。
“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人民当中蔚然成风。”这是李克强总理对营造全民创业环境的激情呼唤。无疑,海尔正是一个全员创业的坚强探索者。
互联网,让一种创业创新的社会生态成为可能,海尔正在实现这种可能
海尔“三化战略”的推进,其实是对未来创新创业社会生态的现实预见:将企业塑造成创业平台,让员工成为平台创客,让企业组织生态完全适应个性化用户。显然,在创新创业的主题下,海尔试图打破传统企业组织的桎梏,打通企业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界限,实现企业内部创业生态与未来全社会创业生态的全面对接。
只不过,海尔不是被动地适应,而是在创造一种与过去全然不同的创业形态、一种全然不同的社会创新组织。这个组织存在的惟一理由,就是适应时代、激发创新、推动创业。
海尔是这样表述的:我们希望让数以万计的员工,从过去与自主创业无关的执行者、哪怕是优秀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个的创业者,哪怕是最小的创业者。
要实现这个目标,当然必须是企业旧形态的变革性消失、新平台的创新性出现。
这两年,海尔在不断颠覆着传统科层制的企业形态,并努力转型为一个“平台”,这已经成为海尔既定蓝图中的未来。而这个平台惟一的使命,也就是以无边界开放的姿态,为每一个员工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公司化的海尔,正在成为平台海尔。于是,传统的企业员工,必然成为平台创客。
海尔两大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实际上正在演变成两大平台。青岛海尔,将从过去的硬件制造商演变成智慧家庭开放平台;海尔电器,则演变成虚实融合、价值交互的平台,打通所有线上线下的虚拟店和实体店。
于是,也没有了传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角色,没有了人们习惯的公司总经理、经理等等……
在海尔,即使总裁也必须转型为“大平台主”的角色,而它们旗下的各事业部、产品线负责人,均转型为各自产品线的平台主。
从“总裁”到“平台主”,转变的不仅是名片上的头衔,还有思维方式和工作角色。
“大平台主”周云杰介绍,海尔平台的最大特征是完全开放。海尔现有资金、资源、机制、文化等各种要素全部归于平台之上,而全球资源也可以无界限地进入。员工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海尔的“花名册”,所有的创业者,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寻求支持。
“以前作为总裁,考虑的是如何管控组织,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把平台做得更开放,吸引全球更多的一流的人才和资源,如何搭建一系列适合员工创业、生存发展的流程、机制。”周云杰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全球的资源瞬间就可为我所有,让世界成为我的人力资源部。”
这是海尔的愿景,也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甚至不用去海尔的厂区,只要进入海立方、hope这些网站,海尔平台的魅力就一目了然(从中人们也可以感受到这家企业拥抱互联网的绝决)。
这是海尔搭建的完全开放的创新平台。孵化基金,还有制造资源,销售渠道均整合其中,除了海尔,爱默生、GE、巴斯夫、陶氏化学、三菱重工、富士康等全球顶级资源也赫然在列。
创新的项目更五花八门,不止于人们所认为的海尔“擅长”的家电类,当前最热门的“物联网”、“可穿戴”也占了相当份额。随意点开一个正在孵化中的“可穿戴”项目,已经有超过1万个粉丝,成功预售300个。而只有8人的项目团队,居然没有一个是海尔的员工!
“我们是被平台吸引,慕名而来求‘包养’的。”该项目管理人说,“这个平台的支持能力很强大,可以让我们踏实创新。”
互联网释放了创客基因,海尔力图放大这种创客基因
自主自由的创新创业,实际上是人的内在冲动,是一种普适的价值文化。只是,在旧的企业形态和传统的企业机制下,这种基因被无情地压抑了。
而“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实际上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汇聚企业组织的创客要素,在海尔形成创客文化,让员工没有人为制约地成为创客。
张瑞敏用“分享和分担”描绘了这个创客模式的实现路径,即让所有的员工能够“分享权力、分享财富、分担风险”。分享权力,是自主的前提;分享财富,是创业的前提;分担风险,是小微的前提。前提也就是条件,实现这三个条件,才有创客的登台。
创客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颠覆,而“分享和分担”,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自我变革。
显然,这一定是个痛苦的过程。员工退场,自然上级消失;创客出现,自然小微诞生。各类“上级”消失,“上级们”要变成提供资源和服务的平台主;各类创客们涌现,小微们就要承担起企业主的职责——为用户实现价值,让小微实现增值,使创客不断生长。
邹浩,以前是海尔热水器事业部的一名员工,现在,他的身份是“水盒子”小微主。“水盒子”是他和其他四名海尔员工的创业项目,能够监控自来水水质的变化并改造自来水,让用户通过手机APP可以更加智能化地实现水质监控等操作。
邹浩和他的团队主要负责接口产品研发、模块和交互,其它的像交易、交付、制造、服务等环节全部借助海尔平台通过市场化机制来整合。
日常运转中,“水盒子”完全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初创公司。海尔是大股东,邹浩作为小微主自己投资40多万元入股,同时还引入英国、美国两个百万级的风险投资。公司享有完全独立的用人权、决策权和分配权,当然,也承受着与此相伴的运营风险。
“水盒子”的目标是在三年之内成为国内第一。被海尔回购,或者上市,在邹浩的面前,未来充满了可能。
像邹浩这样的创客,在海尔平台上还有很多。
海尔电脑平台下成立的青岛雷神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只有三个人,做雷神游戏本。今年1月15日,雷神游戏本在京东商城刚上市,20分钟内3000台笔记本就被抢购一空。目前雷神正与几家风险投资在谈合作,一旦风投进来,雷神就将从海尔独立出去。
智胜小微主王健牵头做了一款针对80后、90后的匀冷冰箱,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完成300万台……
不止是在研发领域,也不止是在产品线,销售、配送、安装这些领域,同样成了具有创业机会的广阔舞台。
整合原来的6000多家服务商的送装服务,打造的海尔“日日顺”平台,成为配送人员的创业平台。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进入,自主抢单,服务评价来自用户,考核则靠信息系统。目前海尔已经有9万多“车小微”,这些配送车辆既可以承接海尔的配送单子,也可以承接阿里巴巴、京东或者其他任何品牌商的配送单子。
海尔原来的服务网则转型成为一个信息及支撑平台,为车小微们接大单、开发票、垫付车小微们支付不起的不良品退还资金占用等等。
高如强是原海尔青岛服务中心的一名内勤,每天负责给网点派单,调度送货。而今,他和自己的搭档合伙买了一辆车,加盟海尔的物流配送系统,两人每天抢单、送货、安装、维修,收益按比例分成,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车小微”。“我现在平均每天接单四到五个,加上车的成本的话,平均每个单子至少净赚60到70元。买车花了两万块,基本一个月之内把买车的投入都赚回来了。”高如强说。
如今,海尔小微公司的数量每个月都在动态变化。既有增加,也有被兼并、消失的。目前,海尔的平台共有169家小微公司。在海尔的构想中,平台就是一个生态圈,小微们、创客们就是树林,它们直面市场,优胜劣汰,自我更新,自我演进。
互联网时代竞争的本质,是用户个性化,海尔全员创业正是为了追赶这种个性需求
在企业管理会议上,张瑞敏总是反复阐述“三化”的内在关系:企业平台化,使企业组织可以不断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实现自演进;员工创客化,能够创造出大批以用户为核心、自驱动的创业者;而用户个性化价值目标的实现,为自演进、自优化、自驱动奠定了基础,没有真正的用户个性化,不会有平台成果,更不会有创业成果。这三者之间互为存在、相互促进、有机整体。
很显然,海尔要建造一种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准确响应机制,也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方位交互机制。
大件物流配送一直是业界难题,用户也诟病最多。依托“日日顺”平台,靠着9万多个“车小微”,海尔成功推出了“按约送达、超时免单”。比如规定7点钟送到,如果超时,货就不要钱了。从过去的“车”到现在“车小微”,让满足“用户个性化”得到了企业生存层面的保障:总是完成目标,可能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存”的问题。而这一定会“自优化”。事实也证明了,这一服务形态从2012年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共配送了300多万单货。超时免单的仅有102笔,占比万分之零点几。
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这种能力的提升其实是一种良性的循环。张瑞敏说,“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让企业的结构必须从层级化变成网络化、平台化。企业改变之后,给员工提供一个平台,员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创业。而员工创业的目标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最后,用户驱动企业,企业为员工提供平台,员工为用户提供需求,然后又回到了企业,企业再来改变。”
显然,实现这一切,小微是最佳形态。因为,作为小微主、小微中的创客,他们必须从创业、到产品上市、乃至产品的优化,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与用户交互,以及时把握用户的需求——在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甚至连人事调动、工资安排都全然“自主”的现实下,他们必须拥有一切市场化的思维和行为。
邹浩说,“水盒子”项目,从一开始就是在与用户的交互中产生的灵感。“我们开始先做了水质的检测报告,在网上一交互,马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来了。”所以,这个产品完全是用户“自己的产品”。而“雷神”的小微主介绍,早在产品上市之前,他们就把感兴趣的人群吸引到一个QQ群里,通过不断交互,再联合制造商、设计人员等,不断更新产品功能。第一代产品发布时,雷神官方QQ群有500人,目前雷神的粉丝已达到60万人。
海尔的小微模式从各地的工贸公司开始试水的。成立于2007年,以“管控”为职能的42家“工贸们”,在2013年已经全部转型“商圈小微”,目前,小微模式开始在制造、设计、财务等海尔其他部门全面推进。海尔的目标当然是全面推开。
海尔北京原工贸公司,现在转型成了由原来销售管理人员出资入股成立的“北京海恒丰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海尔内称“北京商圈小微”。北京海恒丰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小微主”王晓强介绍,公司是独立法人,9个股东均是原海尔北京工贸公司的销售管理人员,原北京销售人员都与该公司直接签约,从原来海尔的“在册员工”全部转为和海尔有合作和契约关系的“在线员工”。
而“商圈小微”的主要职责,已经升级为主动创业,把所有业态及用户以“商圈形式”聚集起来,主动走向用户身边,把商圈做成多个业态的小微。在这里,商圈本身即成为小微的孵化源头。
“在线员工”的大量涌现,“商圈”的玩法,正使海尔的创客文化效应,以一种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潮流,向范围更广的全社会溢出,形成更大的社会“创业圈”。
海尔的创新创业基因,由此持续放大。
变革有时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企业业绩。但在海尔,变革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担忧的峰顶、峰谷。其根本的底气,正来自始终聚焦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来自企业平台化的创客们,以小微的激情与探索,完善了自我生长与企业发展的辩证。2013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收入1803亿元,利润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8亿元,同比增长20%。这已是海尔连续第七年利润增幅保持两倍于收入增幅。
当然,海尔需要的不仅仅是营业业绩,而是长久生存和发展的业绩。
这是一种艰巨的变革,但和以往任何一个时刻一样,找准了目标的海尔,会义无反顾。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