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 今年增6条公交线路

2015-01-21 08:10:00    作者:孙致霞   来源:水母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公交线路 公交站点 公交专用道 公交换乘 公交场站
[提要]出行便捷:新增公交线路6条  《通知》指出,要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15年年底前完成《烟台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编制工作,提高站点覆盖率,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

  水母网1月21日讯(YMG 记者 孙致霞)为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昨天烟台市政府下发烟政办发〔2014〕82号文《转发市城管局关于解决城市管理领域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今年要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新增公交线路6条,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

  出行便捷:新增公交线路6条

  《通知》指出,要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15年年底前完成《烟台市常规公交线网规划》编制工作,提高站点覆盖率,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

  交通运输部门要针对市区公交线路通达深度不够、覆盖有盲点等问题,优化调整公交线路7条,新增公交线路6条,其中包括新增1条环线旅游公交专线;针对市民出行较为集中和高峰期交通拥堵的区域,及时对相关公交线路加强运力调配,合理增加线路班次密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时,根据2014年市区重点项目安排及公交场站建设情况,提高公交疏运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开展公交专用道规划调研,扩大公交专用道设置范围,对已投入使用的专用道严格管理,依法查处社会车辆违规占用专用道的行为。

  加强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抓好公交与机场、港口、火车站、城际铁路、长途客运站等重大交通枢纽的衔接,通过开辟枢纽间公交专线以及开辟枢纽与城区间公交线路方式,引导、鼓励旅客通过公交换乘和出行。在城际铁路烟台南站、官庄站、牟平站和潮水机场等交通枢纽设置公交首末站、停车场等设施。优化公交与公共自行车场站间的衔接,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

  在城乡客运上,开展7条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线路创建活动,力争2015年年内新开通3—5条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更换部分大型宽体、节能环保带空调的新式公交巴士,新增150部新能源燃气公交车,提升公交车辆档次和舒适度。

  道路保洁:城市主要道路每天洒水4次

  为强化工地源头管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抓好建设工地管理,督促施工单位设置连续、封闭、硬质的施工围挡,按要求对出入口进行硬化,设置车辆冲洗设施,确保车辆密闭运输、冲洗整洁后方可上路行驶。城管部门要加大巡查力度,督促施工单位和渣土、建筑垃圾运输单位落实规范作业要求。

  严格按照道路保洁分级制度进行清扫保洁,尤其是城市主要道路等一级道路保洁,车行道全部实现机械化清扫,人行道逐步引入小型清扫设备,每日机械清扫2次,洒水4次,旅游、繁华、重要路段每周全面高压冲洗1次,其他路段每月2次。每天保洁时间不少于16小时,5—10月旅游旺季,重点路段实行4—22时延时保洁,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增加保洁时间。

  针对市民反映较多的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居民小区以及农贸市场和医院、学校、停车场周边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增加保洁频率,提高保洁成效。进一步扩大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范围,逐步将城郊居民区和公厕管护、垃圾清运进行外包和市场化运作,真正实现“管干分离”。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确保城市道路保洁时段内路面垃圾20分钟内清除;道路保洁整洁率达到90%以上,市容环境和小区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城市供水:水质指标要上网公布

  由水利部门牵头,加快实施高陵水库除险加固、龙泉水库向东部新区供水工程建设。2015年初步构建起以南水北调工程为纽带,长江、黄河客水与门楼水库、高陵水库、永福园地下水库、大沽夹河四大本地水源统一调度、联网运行、优化配置的一体化双水源供水工程体系,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各区供水企业要根据《山东省城镇供水行业信息公开实施办法》(鲁建城字〔2013〕61号),将出厂水日检9项、月检42项,管网水7项指标和管网末梢水42项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信息,通过网站、信息公开栏、客服大厅或媒体及时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窨井盖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城管部门牵头,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相关管线产权单位等参与,定期召开市区道路窨井管理联席会议,探讨解决井盖安全问题,通报井盖管理情况,形成齐抓共管的窨井盖管理新机制。

  井盖发生破损,产权单位接到投诉或维修通知后,要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并在24小时内补装、更换或正位;对产权单位拒不更换的,按照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规定,由执法部门给予相应处罚。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