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枣饽饽寄托胶东人乡土情结 流水线上却很纠结

2015-02-22 08:53:00    作者:隋翔宇 曲旭光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胶东 纠结 面塑艺术 大枣 民俗
[提要]在胶东地区,大枣饽饽是除了爆竹、春联之外,过年的另外一个重要象征。在城镇化、商业化裹挟下,传承已久的胶东枣饽饽也开始遇到“纠结”。过完小年,家住莱州市朱桥镇山上贾家村的孙雪堂一直在忙着蒸枣饽饽。

  在胶东地区,大枣饽饽是除了爆竹、春联之外,过年的另外一个重要象征。不过在城镇化、商业化裹挟下,传承已久的胶东枣饽饽也开始遇到“纠结”。

  过完小年,家住莱州市朱桥镇山上贾家村的孙雪堂一直在忙着蒸枣饽饽。“饽饽是发面做的,寓意‘发’。‘枣’与‘早’谐音,所以枣饽饽蕴含‘早发’‘大发’,说白了就是期盼家里日子过得红火。”年近7旬的孙雪堂说。

  “过年用枣饽饽的地方多着呢,敬神祭祖要用,走亲串门也要用,送几个枣饽饽,亲戚们都特别喜欢。”孙雪堂在莱州小有名声,胶东花饽饽被列为烟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长期从事面塑艺术的她被认定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为“老把式”,孙雪堂制作大枣饽饽的方法仍保持传统模样。

  “枣饽饽背后,寄托了胶东人的乡土情结。”烟台民俗学家安家正认为,“过年蒸枣饽饽往往以一个大家庭为单位,婆媳妯娌齐上阵,男的负责劈柴烧火。因此,枣饽饽蕴含了一种家的亲情,这也是枣饽饽的精神内核。”安家正告诉记者。

  但在莱山区,市民王志亮家今年过年吃的枣饽饽都是在商店买的,“大的一个7元钱,不贵。”在烟台市区几家大超市,都可以看到摆在年货区显眼位置的枣饽饽,不少面点企业还竞相打出“枣饽饽”牌,就连电商平台,也能搜索到胶东大饽饽的销售信息。淘宝有86个卖家提供胶东枣饽饽的在线销售,其中人气最旺的一家,6个枣饽饽包装的礼盒售价88元。

  众多企业瞄准了“枣饽饽”商机,烟台蓝白餐饮有限公司就是其一。蓝白的枣饽饽不仅在烟台本市销售,就连北京、大连也有分店。与传统家庭制作不同,该公司通过流水线式生产制作大枣饽饽,面团要保持多少温度、插枣时先插哪边都已实现了标准化。

  对于这种流水线上做出的大枣饽饽,市民陈晓广购买过,但总觉得不是“那个味道”。以前住在老家时,每年全家做枣饽饽的重任都落在她身上。她担忧,等到像她这个岁数的老一辈人老去,会做枣饽饽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作为民俗学家,安家正对胶东枣饽饽的“商业化”则并不排斥。“多数民俗都是与传统的农业社会紧密相连,随着社会发展,民俗的生存土壤发生变化,有些受众较小的民俗会逐渐消失。胶东枣饽饽通过商业化融入现代社会,对自身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带包装礼品化的枣饽饽逐渐为公众接受,实际上也是一种功能传承。”安家正说。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