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1 08:38:00 来源: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岛城网红孙小媛在拍摄照片。(当事人供图)
杨雪在网络直播中。(视频截图)
"推手"孟先生向记者展示他的网红炒作成果。
互联网时代,网红似乎也已成长为一个风口。在经历了以芙蓉姐姐、凤姐为代表的网红2.0时代后,网红迎来了以papi酱、雪梨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吸粉+推手公司炒作+多渠道变现的新阶段。其实在青岛本土也活跃着这样一群网红,高颜值、好身材、独特的才艺让其在网络上各领风骚,但受偏离主流价值观、变现渠道单一等因素影响,网红要想真正从现象变成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红发展史
1.0时代
在网速较慢的年代,网红大多靠文笔起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成为第一部网络畅销小说,开启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先河。一时间很多女孩的QQ都统一换成了长发头像,昵称改为了“轻舞飞扬”。大学生纷纷在BBS上模仿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而作者蔡智恒(痞子蔡)也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第一批中国网红。在痞子蔡之后,其他网络写手纷纷出现。
2.0时代
2000年以后,网速的进步,让互联网开始成为一个图片信息时代,成名之路也开始变得相对容易起来。而猫扑等大型图片网络社区也让原本凭借文笔才情才能知名的网红之路开始走向博人眼球的炒作之旅。
2003年,念初二的钱志君(“网络小胖”)因为一张斜视的脸被人拍下在网络上传播并被恶搞而走红,开启了恶搞创作的先河。相对于之后的一些网红,小胖属于“被走红”。成名之后的他生活轨迹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而之后芙蓉姐姐的到来,将网红2.0时代推向了高潮。成名后,芙蓉姐姐积极配合各种商业推广,从单纯的网络社区火到了网络媒体,再从网络媒体火到了娱乐圈。芙蓉姐姐之后,另一位网红“凤姐”也是网红2.0时代的翘楚。
3.0时代
目前,网络炒作通过上游——有需求的个人、企业或组织,中游——网络炒作推广公司、网络推手,下游——网络水军、网络打手有序、紧密配合,已形成了包产销一条龙服务的形式及规模。在淘宝随意搜索“网红推广”几个关键词就能得到数量众多的服务提供卖家。网红们的人气套现手段也已经日新月异,微博此时已经成为了网红造星的主要阵地。直播平台也是网红经济的新战场。宗禾
从美貌到美食
一天308套衣服摆上万个pose
25日一大早,孙小媛赶到即墨,准备为某品牌女装拍摄平面广告。“商家都在推春装夏装,这段时间忙得简直要飞起来。”孙小媛有一张清丽可人的面孔,虽然各地的秀场上她的面容平淡、脚步铿锵,下台以后,却仍能用小清新的气场让人如沐春风。
说起网红的话题,已经在岛城模特圈颇有名气的孙小媛笑言自己应该算不上网红。孙小媛是土生土长的青岛女孩,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表演专业,在回青岛前她当过演员,跟过一些剧组,拍了一些影视剧。像斯琴高娃主演的电视剧《娘》、热播剧《三十不惑》,孙小媛都曾谋得一些角色,但当时的状态始终让她没有归属感,觉得这并不是自己将来的发展之路。
后来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孙小媛回到青岛老家,做起了一名模特。求学期间孙小媛就是学霸级别,专业基础打得很牢,加上其自身外形条件较好,这些都让她在青岛的模特圈,尤其是平面模特圈发展得非常好,“不算在外地发展的青岛女孩,本地的平面模特中,我的工作量应该是最多的。”
为了提高知名度,孙小媛跟其他模特一样参加了很多选秀及比赛。青岛海洋丽人、帆都丽人十佳、福彩爱心大使这些头衔让她很早就有了知名度,2011年东方睿志世界亚裔小姐大赛山东赛区冠军更是把她推到模特事业的高峰。但真正把她的事业助推到一个新境界的,还是互联网。
孙小媛将自己的工作照、参赛照和自拍照发在微博、微信以及其他各类社交平台上,在好友及商家的助推下,她成功吸引了一大批自己的粉丝,并成为淘女郎(阿里巴巴合作模特)全国排名比较靠前的模特。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很多大品牌也都主动找她合作,广告邀约几乎是每天都有。“有时一天要赶两三个场,换上百套衣服。”孙小媛说,自己最高纪录是一天换了308套衣服,摆了上万个pose。
“互联网+”给孙小媛带来了诸多工作机会,她的收入也是一路看涨,“一般情况一天收入1500元至2000元,如果去杭州拍摄淘宝活动,一天的价码要翻四五倍。”
孙小媛靠这些收入买了房和车,生活可谓顺风顺水,但一直保持清醒头脑的她也同样感觉到危机。“模特本身就是吃青春饭的,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加入到这个行业,竞争变得很激烈,而且我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应只是在聚光灯下摆pose,我懂设计会搭配,热爱美食擅长烹饪,这些都应该成为生产力。”
目前,孙小媛和朋友合作做起了一个美食分享的公众号“大牌吃”,通过更加唯美高端的方式展示推广美食。从接洽商家,到写策划,再到拍摄成片,孙小媛都亲自操刀。
从打工妹到女主播
晒自拍照晒来商业合作者
据网络上一份“网红经济白皮书”介绍,中国的网红人数已经超过100万,随着各大巨头与互联网创业企业发力视频直播业务,通过视频直播业务火起来的网红也显著增加,成为网红群体中的主流。
杨雪在kk唱响、六间房等时下多个流行的视频直播平台上拥有的粉丝总数超过10万,与很多网红一样,工作中的杨雪把自己打扮成“土豪”最喜欢的样子,在音乐和美颜摄像头的烘托下,非常有明星派头。
直播开始,杨雪一边对着屏幕忽闪着眼睛一边摆手跟相熟的粉丝打招呼,屏幕上开始弹出各式各样的留言。杨雪轻声细语跟粉丝聊着他们关心的话题,时不时讲个笑话,偶尔唱两首歌,粉丝们的热情也逐渐高涨起来。
为了引起杨雪的关注,各位“土豪”开始为她送上虚拟的鲜花、包包、豪车甚至是游艇。收到大礼的杨雪也做出一副惊讶状回应,“哇,宝宝太给力了吧!”
杨雪的兴奋不只是为了迎合粉丝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这些看似虚拟的礼物其实都是观看直播的用户用真金白银从平台买来的,收到的礼物越多越贵重,杨雪最后获得的真实收益就越丰厚。“最多的一次是直播两个小时收了一万多元的礼物。”杨雪说,这种好事并不是经常遇到,用她的话说就像是中彩票一样,既得遇到一个肯花钱又恰好喜欢她这种类型的金主,还得有气氛烘托着有人“呛着”。
几年前,杨雪还只是穿梭在岛城大街小巷的一名普通打工者,每天从早忙到晚每月的收入也不过两三千元。那时候的互联网对她来说只是工作之余了解娱乐八卦、跟好友聊天侃大山的工具。后来在朋友的影响下,从2014年起,杨雪开始慢慢从消费互联网向靠互联网谋生转变。她开博客、微博,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成文字与网友分享,她把自己打造成情感达人、美女博主,渐渐积累下一批粉丝。杨雪经常在微博微信上晒自拍照,曼妙的身材让她很快吸引来了商业合作。比如内衣模特、商业活动站台等。
2014年年底,杨雪正式接触到网络主播这一行当。“当时也是看朋友做这个,觉得很好玩也挺挣钱,自己也尝试了一下,发现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杨雪说,自己第一次坐在直播设备前,完全是手足无措的状态,只会机械地念念屏幕上网友的留言,整场直播下来,能一直留下来与她互动的网友寥寥无几,送她礼物的更是一个都没有,这让她很有挫败感。
在好友及直播平台经纪人的帮助下,杨雪渐渐找到了感觉,也慢慢攒下了自己的粉丝。
陪学习也赚钱
持续逗乐不重样还得拼“内功”
同样是网络主播的“西方失败”(网名)则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的网红。95后的她还是一名在校学生,但天生幽默的她在网络直播中得到充分展现。“段子手”、“吐槽帝”、“papi酱二代”是粉丝们送给她的称号,她自己则颇为苦恼地说,想在铺天盖地的段子手中脱颖而出,得时刻有自己的新东西,但做到这一步难度很大。“偶尔逗笑别人不难,但是持续逗乐不重样就太难了,说实话每次准备直播都挺痛苦的。语言犀利、表情到位是必须的,这都得靠足够的知识储备。”她苦笑道。
除了做段子手,她还会在一些手机直播平台上直播学习和校园生活。“就是上自习的时候把手机架在一边,打开摄像头对着自己,然后该干啥就干啥行了,手机另一头可能也是个上自习的学生,这样仿佛是我陪着他们一块学习。”“西方失败”笑言,这种直播方式“感觉有点对不起人家”。
对于今后的发展,她坦言暂时还没有明确规划,“还是先把学习搞好吧,这些毕竟只是业余爱好,看看人家papi酱,本身就是高学历人才,综合素质很高,这样才能吸引粉丝持续关注。”
对于网上流传的网络主播月薪数万甚至数十万的传言,受访的网络主播们表示真正能拿到高收入只是少数大平台的名主播,多数主播每个月只能挣到几千元,一般的兼职主播可能只能挣到一两千元的生活费。
“现在直播平台太多了,青岛地区比较火的直播平台就有十多家,每个平台旗下又有几十上百个主播,用户被分流得很严重,一般的新人收入甚至不如平台的投入大。”杨雪告诉记者,除了粉丝分流,平台佣金的提高也导致多数主播很难拿到高薪。
“比如直播一晚上收到1000元的礼物,主播最后只能拿到300元。”杨雪说,除了扣缴比例越来越高,直播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在很多大平台禁止直播时跳舞,主播们只能靠才艺吸引粉丝,这让主播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网红再红也不能越过法律红线
人红机会多,在互联网时代,网红正成长为一个新的风口。据网络上一份“网红经济白皮书”介绍,中国的网红人数已经超过100万,其中作品创作网红占11.6%,视频直播网红占35.9%,新闻事件网红占18.2%,自媒体网红占27.3%,其他类网红占7%。经历了以痞子蔡为代表的1.0时代和以“芙蓉姐姐”等为代表的2.0时代,网红迎来了微博吸粉+孵化公司炒作+淘宝店等多渠道变现的3.0时代。
大尺度自拍、背靠富二代、炫富……在喧嚣之下,网红市场其实已经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完整产业链条,网红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品牌,背后的团队和推手公司依靠输出网红品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经济价值。例如,一个网红的淘宝店年销售额破2亿元,几乎比肩传统服饰品牌。再如,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靠吐槽迅速蹿红的papi酱团队,首轮融资即高达1200万元,目前估值1.2亿左右。巨大的产业价值,吸引不少人纷纷加入网红市场。
不过,伴随着网红市场的发展,网红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在以时尚博主和网红店铺走红为标志的网红3.0时代,仅靠一些简单的雷人雷语及高颜值、好身材,已无法抓住大众的眼球。于是,制造泛色情化的内容,如大尺度自拍、曝色情图片视频等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营销,成为网红炒作的灵丹妙药。还有一些网红,尤其是网络直播平台的主播,为了迎合粉丝的低级趣味,想尽各种办法不择手段“搏出位”,故意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不仅语言粗俗、下流,还直播性骚扰等行为,屡屡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甚至触碰法律底线。
网红们依靠自己的天赋或者风格,网罗一批趣味相投的粉丝,进而将互联网红利变现,这种新兴的网红经济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一些网红为了哗众取宠不择手段,推手团队为了让人成为网红,不惜策划新闻事件,炮制假消息,让本就喧嚣的网络空间,变得更加混乱。当然,靠违法背德火起来的网红,注定不会持久,大多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经不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网红再红,也不能越过法律红线。人人都想成为网红,进而名利双收,躺在家里赚大钱,但不能无底线无下限。从业人员众多、市场规模巨大、质量良莠不齐的网红经济,要想获得长远发展,既需要从业者加强自律,也需要监管部门及时跟进,制定相应的市场规则并对违规者进行严惩,让网红们有规可循、有所畏惧,还网络空间一片清静。 本报评论员 李红梅
■推手
炒网红容易但变现难
相比活跃在视频直播间的网红而言,凭借良好的个人品牌形象和粉丝忠诚度,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活跃的自媒体网红的吸金能力依旧最强,此类网红多是通过代言品牌或自己开设淘宝店来将影响力变现。
“只有极少数网红是通过某个新闻事件,短时间内吸引大量民众关注产生的,而多数网红是通过精心地策划包装,通过推手团队炒作产生的。”青岛本地网红推手孟先生告诉记者,自然产生的网红由于定位不清晰,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运营团队,一般在一两周内就会失去关注度和网红价值,因此现在的网红们也都是趋于专业化,包装公司会给他们一个明确的形象定位。如何把“红”转变成经济效益才是最终目的。而这一步的难度要比炒红一个人大得多。
在国内,以杭州服装行业网红孵化器如涵电商为例,他们的模式包括“供应链+代运营+经纪人”三重功能。这样的包装,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本为网红经营微博、微信等公众账号,推广宣传。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网红经济在全国范围已经有风生水起之势,但青岛本地专门从事网红包装推广的公司并不多,远未形成一条完整的网红产业链。“相信随着各大影视基地落户青岛以及青岛本土企业对网络推广的重视,青岛自身的网红经济产业链条将很快完整并壮大起来。”孟先生说。
■数据
独特的网红电商模式
除了全职从业的网红“正规军”,如今在各种短视频平台,如美拍、秒拍等,也活跃着无数网红达人。他们可以是搞笑的段子手,可以是唱歌跑调的有趣人士,也可以是学生妹,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谁都可以轻易火上几分钟。
网红经济究竟有多红?“每个网红最终都成了淘宝店主。”此言不假。目前淘宝女装红人卖家超千家,仅其中百余个网红店铺粉丝量总计便超过5500万。他们依靠社交平台快速引进时尚风潮,在淘宝上进行预售、定制,配上淘宝商家的生产链,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网红电商模式。
2015年9月淘宝为网红专门开设了iFASHION平台。淘宝店铺作为网红最主要的变现途径,变现能力惊人。淘宝数据显示,目前在淘宝女装类目中,月销售过百万的网红店铺约有1000个,其中一些店铺一次上新后,3天时间就能实现普通线下实体店一年的销售量。2015年“6·18”大促中,销量前十的淘宝女装店铺7家是网红店铺。
■观点
脱离主流价值观的网红难以持久
随着“互联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网红经济这种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模式开始逐渐发威。但在网红光鲜亮丽的背后,一些负面状况也开始浮现出来。许多弄不清来路、没有质保与售后的产品一时之间借助网红泛滥于一些网络平台之上,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与此同时,由于网络营销“门槛低”、“谁都可以发布”的特征,也使这种网红营销行为成为一种监管难题。
比如,关于网络主播尤其是网络女主播,网络上往往都会给贴上“色情”的标签,常常被指责衣着暴露、举止轻佻、语言魅惑。对此,杨雪表示,随着网络直播行当越来越正规化,这种博眼球的方式已经越来越难走。
一些网红内容脱离主流价值观,难以形成长久影响力。艾瑞咨询负责人张毅表示,一些网红以“低节操”的特点进行内容表达,与主流价值观形成明显冲突,影响力终究有限。甚至部分内容会引发监管层关注。此前,一些网络直播平台就因为传播内容低俗而受到处罚。张毅表示,资本方多年以前就已经关注网红,但一直存在顾虑,如网红不确定性强、用户热情持续时间短等。但是,未来文化娱乐行业必将迎来大爆发,网红势必将发挥巨大潜力,只是其发展模式、变现渠道仍有待观察。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