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轨道交通R1线成功下穿京沪铁路 13天“穿越”65米

2016-11-24 16:30:00    作者:张铮 王淑文   来源:济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下穿 穿越 京沪高铁 轨道交通 京沪铁路线
[提要]11月23日上午7时许,经过11天的紧张施工,济南轨道交通R1线地下段成功完成下穿京沪铁路的盾构施工,这是济南轨道交通施工首次下穿铁路,也是R1线开工以来遇到的施工难度最大的“拦路虎”。

济南轨道交通R1线成功下穿京沪铁路 13天“穿越”65米

  昨日,R1线下穿京沪铁路施工顺利完成。(本报记者 范良 摄)

  11月23日上午7时许,经过11天的紧张施工,济南轨道交通R1线地下段成功完成下穿京沪铁路的盾构施工,这是济南轨道交通施工首次下穿铁路,也是R1线开工以来遇到的施工难度最大的“拦路虎”。按照计划,R1线还将于明年6月下穿京沪高铁。

  提前完成下穿65米“穿越”只用了13天

  11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仁里庄附近的R1线地下段项目部,下到深达16米的基坑之后,记者进入左线也就是北侧隧道。经过几个月的盾构施工,由预制管片拼装而成的隧道一望无边。一直向前行进了700多米,记者才看到刚刚完成“下穿”的直径6.68米、长85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此时记者头顶的位置已经在京沪铁路范围的东侧,完成下穿了。

  R1线地下段一标由南向北敷设,自两台盾构机相继进场以来,一直是平稳向前,不曾遇到任何麻烦。但是,盾构开掘到京沪铁路范围之内,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R1线在玉符河站与王府庄站之间由高架段转入地下段,在仁里庄附近,线路走向也在这两站之间由此前的北行转至东行。在向东掘进的过程中,R1线地下隧道将会与京沪铁路线相遇,并沿刘长山路自西向东下穿南北走向的京沪铁路线。

  京沪铁路共有8股线,每日承载运营客、货列车近百车次,运营繁忙,如果正常地下开掘,过往的列车很可能引起附近土层沉降,甚至引发隧道事故。

  为此,项目施工方协调济南铁路局,调整了列车运行计划,自11月11日至30日,开出了一个20天的“窗口期”。其间,京沪铁路途经列车速度陡降至45公里每小时,这样盾构机才能放心下穿。

  “我们比预定日期提前7天完成下穿。”据R1线地下段一标项目部副总工耿传政介绍,下穿线路分为左线和右线。其中右线先行下穿京沪铁路路基段,从11月11日上午9点至16日历时6天完成;左线在右线完成后下穿京沪铁路桥涵段,于11月23日早7点历时7天完工。这样整个下穿施工为期13天,左右线均顺利通过长达65米的京沪铁路范围区。

  攻克3个难点下穿过程地面沉降不到1毫米

  京沪铁路是济南轨道交通穿越的首条铁路,施工难度可谓开工以来之最。记者了解到,整个下穿过程中,技术与施工人员攻克了3个难点,方才闯关成功。

  ●下穿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左线与右线难度不同,需要对两台盾构机设定不同的开掘参数。左线在下穿过程中恰好穿过京沪铁路桥框架涵,距离桥涵底仅7.6米,而右线仅穿过铁路路基距地面深达16.8米。显然左线下穿难度更大,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第二个难题则是在下穿过程中出现的地质渐变现象带来的。盾构机下穿之前的地层一直是含水率低的粉质黏土,下穿后很快变为卵石层,这种含水量大的地层长时间停机会造成掌子面坍塌,引起较大地层沉降,必须确保下穿施工的连续性。从含水率低的地层进入富水地层,需要随时进行参数调整才能保证正常进行。

  ●还有一大难题最为关键,那就是控制地面沉降。施工过程中,京沪铁路每天仍有百余辆列车行驶。一旦地面沉降超出沉降控制标准的6毫米,将会影响火车的正常行驶,后果不堪设想。施工方采用了袖阀管注浆的工艺方法,在路基两侧预埋140棵袖阀管,下穿期间一旦发生异常沉降,立刻进行注浆处理。同时,运用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每3分钟测一次沉降,昼夜24时不间断,最终成功将地面沉降控制在了惊人的1毫米内。

  再啃“拦路虎”明年6月有望下穿京沪高铁

  R1线提前完成对京沪铁路线的下穿,也有助于加快R1线的施工进度。据介绍,R1线玉符河站至王府庄站区间的地下段区间总长为1300米,下穿完成后整个区间工期将比原定提前不少,有望提前一个月贯通。

  此外,据项目施工方介绍,此次下穿成功,验证了盾构法施工在济南地层中的适应性较好,可满足隧道下穿既有线的高控制指标要求,也为后续R1线王府庄站至大杨庄站区间盾构机下穿京沪高铁、京台高速公路积累了经验。预计明年,R1线将下穿京沪高铁及京台高速公路,其中下穿京沪高铁预计将在明年6月进行。高铁列车飞驰如电,届时下穿难度丝毫不亚于此次京沪铁路下穿。

  截至目前,R1线地下段的掘进里程已经超过1500米。除了盾构区间,R1线地下车站的建设也在加快进行,济南西站站点进出口建设雏形显现,全线11个车站或将采用“儒风素语”作为装修概念设计的指导思想,将儒家文化的素雅大气融入11座地铁站以及整条地铁线路的建设中。如果施工顺利,R1线有望在2019年底通车试运行。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