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机场打造首个"海绵机场" 防洪标准百年一遇

2016-12-09 08:45:00    作者:   来源:青岛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新机场 防洪标准 胶莱河 下凹式绿地 机场建设
[提要]青岛市作为国家 “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各个项目正按照计划有序展开。结合市政排水设计以及建设用地功能区划分,将青岛新机场划分为6个汇水分区,包括货运区、航站区、南工作区、北工作区、东飞行区、西飞行区汇水分区,面积从110公顷到450公顷不等。水安全  场区整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场区地坪自排标准为5年一遇;而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早报讯 青岛市作为国家 “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各个项目正按照计划有序展开。记者昨日采访获悉,青岛新机场将打造全国首个绿色海绵型机场。“海绵机场”旨在构建“源头滞蓄减排+过程绿色控制管理+末端生态调蓄入渗”的全体系化绿色雨水管理系统,通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调蓄的排水体系,构建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四方面的海绵体系,实现水径流控制率75%的突破,再生水利用超过50%的目标。

  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

  据悉,海绵机场体系要求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四方面进行构建。在水生态方面,新机场所在区域处于胶州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最低为75%(27.4mm)。考虑现状大沽河、胶莱河及碧沟河的水质情况,确定面源污染削减率(以SS计)不低于45%。在水安全方面,场区整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场区地坪自排标准为5年一遇;而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结合市政排水设计以及建设用地功能区划分,将青岛新机场划分为6个汇水分区,包括货运区、航站区、南工作区、北工作区、东飞行区、西飞行区汇水分区,面积从110公顷到450公顷不等。径流控制工程将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在地块和道路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通过“绿色与灰色”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达到75%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将成为会呼吸的海绵机场

  结合青岛新机场区域位置特点、土壤条件、地形地势等,借鉴国外已有降雨径流管理导则的相关要求,结合国内已有低影响开发应用的经验,新机场海绵机场建设初步选择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以及雨水调蓄池等控制措施。2016年是新机场的全面开工年,各区域施工正在有序推进中,通过各部门统一协调以及各施工单位紧密配合建设,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新机场将成为会呼吸的海绵机场。 (记者 吴帅)

  构建要求

  水生态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最低为75%(27.4mm)

  水环境

  确定面源污染削减率(以SS计)不低于45%

  水安全

  场区整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场区地坪自排标准为5年一遇;而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