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两代人义务架桥270座 近万村民过河不再蹚水

2016-12-20 08:50:00    作者:韩章云 王有震   来源:中国山东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陈传成 村民 水大 架桥 事业
[提要]在河南省泌阳县马谷田镇,群山环绕的村庄多被一条条小河割裂开来,小河上架着的一座座简易水泥桥出自一对夫妇之手。”陈传成说,不仅他要修好村子里的桥,他也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能继承家里的这份“事业”,为乡亲们的出行“保驾护航”。

  中新网驻马店12月19日电(韩章云 王有震)在河南省泌阳县马谷田镇,群山环绕的村庄多被一条条小河割裂开来,小河上架着的一座座简易水泥桥出自一对夫妇之手。几十年间,陈传成和涂相平夫妇已经累计在村子周边架桥几十余座,上万村民过河不再脱鞋袜蹚水了,而老陈家义务架桥的传统已经传承了两代人,两代人累计架桥270余座。

  在马谷田镇罗店村,提起陈传成和涂相平夫妇,乡亲们没有不说他们好的。夫妻俩的好口碑都源于他们的热心肠,村子周边的小桥是他们义务搭建、维护的,每一个进出村子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12月18日,记者在罗店村看到,村子边蜿蜒而过的小河并不宽,水也不深,但是如果没有简易的石板桥,想要过河要么脱掉鞋袜蹚水,要么绕行很远的路找到正规的桥。

  记者了解到,目前正是农闲时期,52岁的陈传成在几个月前外出务工了,平日里维护桥梁的担子就落到妻子涂相平肩上。

  “我隔个两三天就过来看看,哪座桥需要培土加固了,哪座桥需要换水泥板了,还是得常盯着,毕竟这都是简易桥,水大了就容易冲坏。”记者见到涂相平时,她正穿着及膝胶鞋,扛着铁锹,一座桥一座桥地“巡视”,而架在小河上的石板桥在周边的村子里有几十座,“巡视”工作并不轻松。

  涂相平告诉记者,附近村子里的桥几乎都是他们夫妇搭建的。“从我嫁到他家,就一直在修桥、护桥,我跟他一起装沙袋、搭桥墩,架水泥板,也没细数过修了多少座桥。”在涂相平看来,护桥、架桥已经成为家里的一件必做的事情,就像地里的庄稼,总要去种一样。

  72岁的罗店村村民何长兰回忆道,其实,从陈传成的父亲开始,修桥补路就已经是老陈家的一个传统。

  “陈传成的父亲陈德忠是俺们这儿远近闻名的木匠,哪个桥坏了,哪个路不平了,他都可热心地去修。以前没有水泥板,他就在河上架木板,方便了可多人。”

  18年前,陈德忠去世后,陈传成夫妇就接过了老父亲架桥修路的活。由于夏季水势较大,修好的木桥、水泥板桥经常被冲毁。冲毁一次他们就修一次,据不完全统计,几十年来,他们一家两代在周边几条河道上相继架桥270座。

  陈传成和妻子修好的桥造福了一方百姓,而村民们也对他们的功劳念念不忘。

  “以前冬天蹚水过河冻脚,老人小孩都受不了。人家传成拉来楼板搭的桥,方便了两岸群众,真是做了大好事了。”62岁的马谷田镇衙门店村村民王功伟说,这附近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陈传成夫妇俩搭的桥,方便了无数人。

  当记者问道,这么多年建桥、修桥花了多少钱?涂相平哈哈一笑,说他们也没算过。“修桥花多少钱我也不知道,他(陈传成)是在做好事,我没意见,也不生气,我还要和他一起做。”

  记者在电话里与陈传成沟通时,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村里的桥。“我不在家就委托我爱人去看看,该修就修修,等我打完工回家了,我还是要把修桥、护桥的事情做下去,老百姓只有出行方便了,才更有幸福感。”陈传成说,不仅他要修好村子里的桥,他也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能继承家里的这份“事业”,为乡亲们的出行“保驾护航”。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