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父子相传 即墨村民坚持手工制蜡四十年

2017-01-06 09:38:00    作者:   来源:半岛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相传 蜡烛 村民 手艺 即墨
[提要]在农村地区,春节都有点红对蜡的习俗,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记者看到,在制作好的对蜡上都印有“满堂欢乐,全家幸福”、“阖家欢乐、恭喜发财”等吉祥祝福的金色字体对联。

  在农村地区,春节都有点红对蜡的习俗,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进了腊月门,春节红对蜡也到了销售旺季,在即墨段泊岚镇西大于庄村,今年52岁的王际昌传承手工制作春节对蜡近40年,现在一天制作一吨春节红对蜡。如今,随着蜡烛需求减少,他们村只剩下他一户家庭还在坚守手工制蜡手艺。

  一天制作1吨春节红对蜡

  1月4日,在即墨段泊岚镇西大于庄村王际昌的家里,几名工人正在制作春节对蜡。融化、定型凝固、烫金……经过一道道工序后,再将制作好的一根根红彤彤、印着吉祥喜庆对联的春节对蜡装箱运送到客户手中。“我从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学习做蜡,到现在已经快40年了。”52岁的王际昌说,他的制蜡烛手艺是父亲传承下来的,从上世纪70年代初他父亲就在村里开始制作蜡烛,如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他们村生产的对蜡在即墨当地也非常出名。经过几十年发展,虽然制蜡工具几经更新换代,但是还保持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

  “进入腊月以后,春节对蜡也到了销售旺季,现在一天就能制作一吨春节对蜡。”王际昌说,今年进入11月后,他们就开始制作春节对蜡,一直到春节前两三个月时间一共能制作七八十吨春节对蜡,产品除了供应即墨及周边地区外,还销往菏泽、济宁、潍坊、烟台等省内各地。

  春节点红蜡寓意生活幸福美好

  王际昌介绍,制作春节对蜡,一般需要化蜡、上色、定型、晾干、烫金五步。“先将固体白蜡放入锅里融化,然后加上红色的颜料。然后把融化的液态石蜡倒入模型中,经过半小时到3小时冷却固化,最后再在蜡烛上印上各种喜庆的对联,各种造型的红色春节对蜡就做成了。”王际昌说,制作好的春节对蜡根据客户的要求大小不一,最大的一对蜡烛重2.6斤。

  记者看到,在制作好的对蜡上都印有“满堂欢乐,全家幸福”、“阖家欢乐、恭喜发财”等吉祥祝福的金色字体对联。“除夕夜晚上,在一些农村家庭都有点对红蜡的习俗,春节点红蜡寓意一家人生活红红火火。”王际昌说,春节点红蜡是春节期间传统习俗之一,寄托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鼎盛期全村近30户家庭制蜡烛

  “现在电灯照明已经很普及,蜡烛需求也是越来越少。”制作蜡烛几十年来,王际昌也亲身经历过蜡烛制作的辉煌和衰退。王际昌说,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农村照明经常限电,蜡烛就成了大多数人晚上照明的必需品。而那个时候,也是蜡烛制作最辉煌的时期,整个西大于庄村有近30户村民在家里制作蜡烛,成为远近闻名的“蜡烛村”。

  据西大于庄村上了年纪的老人介绍,他们村制作蜡烛最鼎盛时期,每年进了腊月门,前来购买蜡烛外地的商贩络绎不绝,站在村庄大街上,时不时会有外地人上前打听村中哪户人家制作蜡烛。“那个时候一年能制作近300吨蜡烛,一年到头几乎就没有闲工夫。”王际昌说,他家制作蜡烛鼎盛期,雇佣的工人就有60多人,每天上门采购对蜡的客商都要排队,家里门庭若市非常热闹,产品也是供不应求。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蜡烛需求越来越少,加上利润低,许多人都选择另谋生计,如今他们全村只有他一家还在坚守制作对蜡。

  “除去人工、原料本钱,平均一吨对蜡产差不多能赚1000元。”王际昌说,如今他和妻子、儿子一家三口都从事制作对蜡这个行当,虽然一年能赚7、8万元,但远不及三人外出打工赚钱多。“能干一天是一天,这么多年了也舍不得放下。”(齐鲁晚报)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