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压力大美亚裔老人陷养老之惑:返乡养老

2014-01-17 14:53:00    作者:吕贤修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老人疗养院 大美 世界日报 亚裔 天堂
[提要]美国愈来愈多老人中心提供针对华人需求的服务。曾于老人疗养中心任职,王能发现当父母失去自理能力,亚裔选择辞工照顾父母的比例,约只有西方人的三分之一。经常往返纽约、加州照顾母亲的杨爱伦指出,亚裔老人疗养院缺乏的现象不只发生于纽约,南加州仅在蒙特利公园有一所,当地亚裔老人排队等待空床位已司空见惯。

经济压力大美亚裔老人陷养老之惑返乡养老成趋势

  图为华裔耆老在老人中心打麻将。(美国《世界日报》资料图)

经济压力大美亚裔老人陷养老之惑 返乡养老成趋势

  美国愈来愈多老人中心提供针对华人需求的服务。图为华裔耆老在老人中心阅报。(美国《世界日报》资料图)

  中新网1月16日电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纽约如果有一所从上到下都说中文的疗养院,肯定爆满”,对于亚裔老人因文化、语言隔阂不愿进疗养院,进而衍生社会问题,多位不愿具名的受访者14日指出,纽约的老人疗养院执照被特定族群垄断是重要因素。民选官员应为亚裔争取获得执照的机会,政府核发执照时也应考虑小区的不同需求。

  对于亚裔老人的高自杀率,位于纽约皇后区法拉盛的华策会福寿老人中心主任王能分析,许多老人因在美子女报喜不报忧,来美后发现美国不是“天堂”,又与子女孙辈共处狭小空间,摩擦机会大增,长期累积不满容易寻短。对于身有病痛的老人,居家看护、探访护士仅能解决部分问题,老人日间活动中心也只是社交平台,都无法取代子女的嘘寒问暖。

  曾于老人疗养中心任职,王能发现当父母失去自理能力,亚裔选择辞工照顾父母的比例,约只有西方人的三分之一。新移民因经济基础不稳,又有子女学费、房贷等考虑,许多人只能送父母进疗养院。但疗养院因亚裔比例不高,加上人事因素,聘用双语人员的意愿偏低,导致有心到老人院工作的双语护士、看护,也不得其门而入。近年虽有增聘双语人员趋势,但远不及亚裔老人成长的速度。感觉有隔阂、孤独,老人自然不愿意去。

  经济情况较好的老人会计算,在纽约就算是两人一房的疗养院,每个月至少也要2000多元,单人房则以4000元起跳。但相似样的价钱在中国的老人院,可以得到更妥善的照顾,而且没有语言、饮食问题,因此返乡养老也是新趋势。

  即将出任角声老人中心院长的前纽约州众议员杨爱伦回忆,纽约曾发生70多岁华裔老妇因患癌跳楼,加州近日又有华裔老人因家庭纠纷先杀媳妇再自杀。她认为十多年来亚裔老人寻短事件有增无减,是政府对亚裔老人受虐、医疗、照顾等需求研究经费不足所致。老人也不应回避看心理医生,或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

  经常往返纽约、加州照顾母亲的杨爱伦指出,亚裔老人疗养院缺乏的现象不只发生于纽约,南加州仅在蒙特利公园有一所,当地亚裔老人排队等待空床位已司空见惯。她参观过许多疗养院,常听说看护人员对少数族裔差别待遇,比如洗澡时间长短不同,还常因失智老人无故跌倒引来家人投诉,都凸显亚裔老人疗养院是小区的迫切需求。

  针对纽约时报报导指出的在纽约的犹太裔寡占疗养院执照之说,纽约州众议员金兑锡并不同意,解释犹太裔小区关注老人赡养现象的历史较早,累积了大量经验。过去曾有亚裔非营利组织有意申请,但最后只能选择与犹太裔业者合作,依附其名下。但犹太裔经营的疗养院已意识到亚裔市场,正改变经营方向。

  他认为这对亚裔不公平,但政府并无偏袒特定族裔。他认为州府目前核发执照的规定的确太严,每年有特定数额,且程序上至少要等两年。他也了解包含西语裔及华韩裔小区对此的迫切需求,将尽力建议州府放宽标准。(吕贤修)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