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0 13:06:00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 马上评论
“结婚了吗?”每次回家,女主角都被外婆殷切问询,哪怕外婆是躺在病榻上。“为了外婆,我一定要结婚,不能再挑了”,最终女主角穿着婚纱,含泪告诉垂危的外婆“我结婚啦”……日前,国内某知名婚恋网站的这则主题为“因为爱,不等待”广告,引发微博上的“万人抵制”。
“恶心公众,成全自己”,用以形容该广告,不过分。就形式上看,它频密重复那句“结婚了吗”,像网民调侃的:“这分明是台‘外婆牌声控复读机’,要关机须输入命令‘结婚了’”,听觉轰炸惹人烦。而究其内容,可归结为一句:不结婚对不起家人,这更是击中单身一族因“每逢佳节被逼婚”而郁结的块垒,遭到炮轰,在情理之中。
毋庸置疑,婚恋与亲情,都温纯美好,能激发公众共鸣。正因如此,它们都是商业广告的常用元素。涉事婚恋网站打出这则广告,用意或许就在于,通过引发舆论共振,来获得营销上的成功。从传播广度上看,它或已偿愿。只不过,就舆论风向而言,它收获的,多是谴责。
正如有些网民说的:网站制造噱头自我推销,无可厚非,但再怎么说,也该虑及公众观感。为劝人相亲,狠打“亲情”牌,将“逼婚”主题植入婆孙亲情涵养中,把婚姻目的简化为“给家人交代”,仿佛“剩着”就是不孝,这何尝不是种道德绑架?
现实中,“逼婚”正制造出不少家庭的代际拉锯,甚至亲情悲剧。看待该现象时,人们应有起码的认知理性:“逼婚”终究是“包办”思维下的过度关心,要知道,个体婚恋自由值得尊重,而不应跟“孝道”之类捆绑在一块。
可这则广告,罔顾这常识,宣扬的仍是“父母命,媒妁言”主导下的婚恋观,是“子不婚则亲不待”的伦理裹挟。到头来,它在荧屏上的“轰炸”,让不少家长都借机效尤,许多子女在逼婚压力下喘不过气来。
而今,网民集体抵制,也算是“用鼠标投票”。对涉事婚恋网站来说,“亲”们不给好评,等于声誉在溃堤。在此情况下,与其坐享“恶名营销”之利,不如着眼长远,给公众一个道歉,也引以为鉴,对失落的口碑好歹是种挽回。
□午夜侃人(媒体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