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引发新现象:或冲击广播行业

2014-02-25 09:39:00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软件 广播广告 报单 官方 安全隐患
[提要]打车软件“战火”越烧越烈,现已经“烧”到了广播行业,不少人认为,现在许多出租车司机都在忙着听打车软件“报单”,已经很少听广播了,这将导致广播广告下滑。

打车软件引发新现象:或冲击广播行业

  中新网2月25日电(IT频道 吴涛) 打车软件“战火”越烧越烈,现已经“烧”到了广播行业,不少人认为,现在许多出租车司机都在忙着听打车软件“报单”,已经很少听广播了,这将导致广播广告下滑。业内人士指出,新鲜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同其它行业产生摩擦;另一方面,对打车软件自身产生的问题也应理性看待,不能对此“一禁了之”。

  打车软件引发新现象:或冲击广播行业

  “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是不少出租车司机的“日常工作”,不过随着打车软件的发展,出租车司机听电台广播的急剧减少,一边开车一边听打车软件的“报单”成了不少司机的“新宠”。

  有网友对此称,电台想过一万种死法,最后没想到是这样;网友@tspku说道:有一种死法叫没看到对手就死了;@一站到底OnLine说道: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司机这块确实有影响,打了几十单了,基本没有听广播的了。

  有媒体分析认为,打车软件对传统广播时间的瓜分将使广播广告下滑。此话或不无道理。中国移动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李易日前接受中新网IT频道采访时称,打车软件充分发挥了市场竞争作用,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同一些行业产生摩擦。

  道景咨询资深电信分析师马继华在微博称,广播有一群忠实粉丝,比如夜班值班工人、学生、还有那些手里有工作不能停的人,特别是司机;虽然广播拥有一些固有优势,但是越来越受到网络的影响,互联网的一些优势正在渗透广播,传统广播也必将被改变。

  “打车软件加价打车致打车难因‘资源稀缺’”

  打车软件并不只影响到了其它行业,它本身也存在诸多争议,尤其在“安全隐患”、“加价打车”、“司机拒载”等方面。

  鉴于打车软件引发的许多现象,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出台政策规范市场。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20日发布规定,每辆出租汽车只允许安装一个叫车终端;南宁道路运输管理处表态,不支持出租车司机使用“嘀嘀打车”等软件,交通部门计划推出官方打车软件;上海市交港局介绍,在道路通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上海今年将大力推进简易式出租汽车候客站点建设。

  其实相关部门推出官方打车软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月多家媒体报道,北京首批冠名96106的4款“官方”打车软件上线4个多月后,基本“夭折”——由于不能加价召车,导致司机全部转投“快的”和“嘀嘀”的怀抱。

  而关于北京新出的政策“一车一终端”,经常打车的张小姐接受中新网IT频道采访时说道:“一车只能安装一个终端,说白了是防止司机因打车软件分散注意力而加大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一部手机安装两个打车软件,司机频繁切换两软件或者比用两部终端分散的注意力还要大。”

  由此可见,这些规定的效果或还需时间检验。那如果打车软件引发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是否就“一刀切”取消打车软件呢?法律专家刘铁认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规范行业竞争,避免造成出租车行业运营秩序的混乱,其它的问题最好交给市场。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打车软件造成的“价高者得”,表面上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但我国出租车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采取这种竞价手段,无疑将加剧一部分人“打车难”。

  新华每日电讯23日发文称,不少地方主管部门还在观望,预计有不少地方将陆续出台规定,但是希望能宽容对待打车软件,从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上进行规范,不要一禁了之。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