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5 11:11:00 作者:张苗 来源:钱江晚报 我要评论
本报通讯员 陆炳弟 本报记者 张苗本报实习生 范红姗
“有奖猜谜”电视节目中,有价值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奖品,主持人出的谜题看上去也很简单,可是一个接一个打进的热线电话都没答对——这样的节目,想必不少观众都遇到过。
东阳的蒋女士坐在电视前终于忍不住,拿起电话拨打过去,最后非但没拿到奖品,还被扣了十几元话费。昨天东阳市消保委2014年第2期消费警示:“看电视有奖猜谜,谨防‘吸话费’陷阱”。
春节期间,蒋女士收看一个外省电视台的有奖竞猜节目。
和大多数类似节目一样,谜面看上去很简单:“墙上一张画,有字也有花,看到这张画,人见人人夸。”打一物品。
“当时想都没想,就猜到答案是‘奖状’。”蒋女士说,可让她奇怪的是,热线电话一直没有停,却迟迟没有人猜中。
十几分钟过去了,蒋女士看了,替这些打进电话的人着急,她终于忍不住了,拿起座机打了过去,等了一分钟左右,打通了。
她说出谜底是奖状,对方说:“恭喜你,答对了。”接着就核对蒋女士家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后来一直提示“请稍等,正在核对你的信息”。
眼看3分钟过去了,核对还在继续中,蒋女士等的有些不耐烦,就挂了电话。
她又看了看电视,突然发现在电视屏幕上有一行很小的字——“固定电话3元/分钟”。
蒋女士心里慌了起来,“答对了题,奖品没拿到,电话费还要扣掉这么多?”她一查,果然少了十几元话费。
蒋女士以为对方记下号码后,会再和自己联系,可等了十几天,也没任何回复,这才知道这是个骗局。
于是她找消保委投诉。
不过维权可没这么简单,工作人员这样说,要维权得向当地电视台所在省的工商局进行维权。
电视有奖竞猜节目
猫腻多
东阳市消保委提醒,电视上的有奖猜谜节目,基本都是“吸话费”骗局。据有关部门揭露,导播回拨的电话是事先就已安排好的,这意味着最后一个答对的人也永远是“自己人”,高额奖金从来就不会真的发放出去。
2008年,广电总局就发布一通知强调,类似有奖竞猜类节目,不得以高额奖品和奖金迎合或诱发听众、观众的投机、博彩心理。但某些地方监管并没到位,仍在播类似节目,消费者应理性对待,不要一味追求中大奖而花费高额话费。同时,电视台也应该负责审核节目内容,不要过分引入此类节目。
本报通讯员 陆炳弟 本报记者 张苗 本报实习生 范红姗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