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不慎遗失手机 民警打20余通电话帮其寻回

2014-04-14 15:09:00    作者:辛戈   来源:山西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手机 好心人 李某 寻物启事 男子
[提要]骑公共自行车不慎遗失手机后,男子向警方求助。警方提示:根据《民法通则》及《物权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拾到遗失物后应当归还失主。李某在派出所报案的时候,民警告诉她,包里的手机和钱物加在一起不足5000元,警方也不能以非法侵占财物为由立案。

  漫画牛力

  骑公共自行车不慎遗失手机后,男子向警方求助。为此,派出所民警持续给遗失手机打电话,还发去一条长达100多字的“劝告”短信,最终帮失主找回了手机。今日,记者从太原公安迎泽分局获悉,捡到东西拒不归还的情节涉嫌不当得利、非法侵占的违法行为,数额较大时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4月6日,太原市民李先生骑公共自行车去单位值班,在迎泽大街桃园路口还车后一摸裤兜,发现价值2000多元的手机不见了。他觉得手机可能从口袋滑落了,随即原路返回寻找,但没有找到。由于手机里存有不少工作需要用的信息,李先生着急不已,赶紧向老军营派出所报警求助。民警当场给李先生的手机连打了几次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李先生觉得手机可能找不回来了,便留下联系方式离开了。没想到,当天下午,李先生居然接到了遗失手机打来的电话,对方是一名年轻男子,说是家人捡到了李先生的手机,请李先生前去认领。手机找回来了,李先生喜出望外,打开通话记录一看,里面竟有20多个未接来电,还有一条100多字的短信,都是派出所民警所打所发。

  原来,李先生离开后,接警民警便跟李先生遗失的手机“较上了劲儿”,每隔半小时就打一次电话,后来又发了一条“刚柔并济”的短信。“您好,我是老军营派出所民警,手机的主人已经报案了,手机价值不高,但里面的信息对失主很重要,请您发扬风格,主动与失主联系……”民警在短信中还提到,捡到东西拒不归还是涉嫌不当得利、非法侵占的违法行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最终,通过警方的不懈努力,李先生遗失的手机被成功“劝回”。

  警方提示:根据《民法通则》及《物权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拾到遗失物后应当归还失主。在无法找到失主的情况下,应将其送交公安机关帮助找寻。如果拾到物品价值不是很大,拾得人拒不返还失主,则其和遗失物的主人之间构成了不当得利之债。遗失物的主人诉诸法院后,拾得人不仅要予以返还,还得赔偿因此造成的相关损失。如果拾得物价值超过了5000元,则拾得人拒不返还的行为涉嫌侵犯财产罪。失主报案后,拾得人除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外,还将面临刑事处罚。

  ○链接

  物品遗失这些常识要了解

  领失物被敲诈应及时报警

  不久前,江西省鹰潭市一位市民李某上班途中弄丢了自己的背包。幸运的是,有人捡到了它,并且答应归还。失主很感动,不料捡到包的“好心人”却问:“把包还给你,要怎么谢我?”失主答:“给你200元钱。”“好心人”却嫌少了。经过讨价还价,失主最后在警方陪同下用300元钱“买”回了丢失的包。这位网友很感谢警察的帮忙,把这事晒到微博上。

  李某在派出所报案的时候,民警告诉她,包里的手机和钱物加在一起不足5000元,警方也不能以非法侵占财物为由立案。就在其报案的时候,正好接到这位捡包人的电话,对方告诉李某取包的地点。李某担心对方敲诈,希望民警能陪同她前往。了解具体情况后,民警和另一位同事穿着便衣陪同李某一起到约定地点取包,李某给了对方300元钱取回了包。民警陪同李某一起去现场,主要是怕对方敲诈勒索,如果对方涉嫌敲诈,警方会第一时间将其控制。

  对此,警方建议,市民出行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谨防丢失或被偷。而市民一旦遇到类似情况,失主向捡到失物者适当表示感谢也是可以的,可以通过协商达到双方满意。不过,对方一旦要价高,就涉嫌敲诈勒索,要及时报警。

  给“好心人”报酬是否合适?

  关于给“好心人”报酬是否合适,从法律的角度,此事究竟该如何看待,是否涉及违法犯罪问题?记者就此咨询了太原市法律援助中心一位法律人士,他告诉记者,如果双方协商好了,捡到东西者向失主适当索取报酬不违反法律。

  该法律人士告诉记者,这种行为在民法上并不禁止,我国民法有规定,捡到东西后替失主保管,可以要求失主支付一定的费用,具体支付多少,要视具体情况,由双方协商。如果捡到东西的一方拒不归还失物,在民法上就属于不当得利,失主可以去法院起诉对方。但若经过商量,失主同意支付对方要求的费用,那就可视为双方已经达成协议。

  在此事件中,如果当时李某不给对方300块钱把包拿回来,也是可以的,因为当时并没有实际交付,也就是说协议还没生效。但如果李某通过媒体刊登寻物启事,并说若有人把东西归还给失主,就给对方酬谢,那李某就必须兑现承诺,一定要支付酬金。同时,该法律人士也表示,报酬的问题,一般是建立在失主自愿给予的基础上,且不能高于物件本身的价值。但法律禁止以暴力威胁的手段进行强索,如果对方索要的数额过高或使用了威胁手段,失主应及时报警求助。(记者 辛戈 通讯员 王宏力)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刘亚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