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退休夫妻为教育下一代自办“家报” 23年出1343期

2014-04-24 10:00:00    作者:施芙萱   来源:扬子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家报 创刊词 主角 下一代 夫妻
[提要]“为促进家庭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好下一代……特办此家庭不定期小刊,望每个家庭及时提供信息,为办好这个小刊物献计献策。在冯树凭、罗巧珍眼中,《家报》不仅要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消息树”,更要成为家风传承的“根据地”。

  “为促进家庭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好下一代……特办此家庭不定期小刊,望每个家庭及时提供信息,为办好这个小刊物献计献策。”1991年6月30日,伴随着这份创刊词,冯树凭和妻子罗巧珍创办的《家报》正式亮相。23年来,已经刊出1343期的《家报》。

  冯树凭和妻子正在翻阅《家报》。

  《家报》现已刊出1343期。薛玲摄

  原标题:老夫妻自办“家报” 已出1000多期

  “为促进家庭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好下一代……特办此家庭不定期小刊,望每个家庭及时提供信息,为办好这个小刊物献计献策。”1991年6月30日,伴随着这份创刊词,冯树凭和妻子罗巧珍创办的《家报》正式亮相。23年来,已经刊出1343期的《家报》。

  办报始自1991年

  扬子晚报记者昨天来到了秦淮区月牙湖街道石门坎社区,热情的冯树凭、罗巧珍夫妇早已等候在了家门口。步入冯树凭家的客厅,最醒目的就是一摞摞已经装订成册的《家报》,从1991年6月30日正式创刊,《家报》已经正式刊出1343期。这其中既有大家庭欢聚的热闹场面,也有家庭成员外出游玩的游记,还有家庭成员生病入院后众人争相照料的感动……虽然记录的都是家庭琐事,但字里行间却充满温暖。

  创刊号母亲成“主角”

  “我们的《家报》正式创刊于老罗退休的那年。”冯树凭介绍说,1991年罗巧珍退休时,单位分别组织了三次欢送,并称赞她作风正派、团结同志、两袖清风。而在工作期间,戎马一生的冯树凭曾跟随部队在外13年之久,这期间都是罗巧珍一人拉扯着四个孩子。《家报》第一期以母亲罗巧珍为“主角”,也正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以母亲为榜样,在家庭生活中争取奉献;在工作中追求卓越。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家报》在创刊初期都是手写版,办着办着就成了“打印体”,不仅如此,现在的《家报》还图文并茂,并且有了彩色版。“为了办《家报》,我爸爸可花了不少时间学习电脑知识。”冯树凭的二女儿冯宣东笑着说,别看老爷子已经87岁了,可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学习,现在的他不仅是个排版“高手”,而且还会自己制作视频,在家庭QQ群里也很活跃呢。

  家庭报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冯树凭家,是一个由7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家庭成员共17人。虽然小家庭分散在南京各处,家庭成员也各有各的忙碌,但一份《家报》却把他们紧紧凝聚在了一起,“每一期的《家报》,每个小家庭都有一份。”冯树凭的大女儿冯俐南说,通过《家报》就可以了解家庭成员的最新动向。此外,每年的春节和国庆,冯树凭和罗巧珍总会招呼着孩子们团聚在一起,而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几个小家庭在其他假日也会发动各具特色的全家集会,让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感受到温暖与欢乐。

  在冯树凭、罗巧珍眼中,《家报》不仅要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消息树”,更要成为家风传承的“根据地”。“我们的家风十二个字:坚持和谐、追求卓越、争取奉献。”罗巧珍表示,孩子们都大了,面对面讲道理他们面子上过不去,希望通过《家报》这个平台,把老辈人坚守的“正能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们,也希望他们能把这十二字的家风延续下去。冯树凭的大女儿冯俐南坦承,兄妹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踏踏实实,这其中深受父母的影响。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刘亚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