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9 17:05:00 作者:王伟 来源:合肥晚报 我要评论
一把铲子,一壶水,几乎每一个清晨,总有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徘徊在大大小小的公交站牌附近,颤颤巍巍地铲着张贴在灯杆、站牌上的小广告。14年如一日的坚守,88岁的老人创下了148.5斤、29万张的除“癣”记录。
14年铲除29万张小广告
今年88岁的冯春余是一名法院退休干部,1995年定居合肥。他的除“癣”生涯开始于2000年,当各种小广告铺天盖地地出现时,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的他敏感地意识到其中的危害,“办的都是假证,破坏社会秩序,也影响城市环境。”从那时起,冯春余就动起了义务除“癣”的念头。
冯春余除“癣”有三宝:铲子、水壶和相机。每天天刚亮,他就带着这“三宝”,游离在各个公交站牌附近,一点点将小广告铲下,至于贴在高处的广告,他则用相机将其拍下,回家整理后送到辖区城管部门。“养成习惯了,每天花两三个小时跑七八个站牌,就当是锻炼身体。”冯春余说,至于那些铲下的小广告,都被他带回了家。14年来,他累计铲下了148.5斤、约29万张各式小广告。
曾被制“癣”人拖行一站路
一开始,冯春余的举动让身边很多人感到不解,“甚至有人直接当我面讲我傻。”对于这些,冯春余丝毫没有理会,仍旧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选择。
14年的除“癣”生涯,冯春余亲手抓过9个制“癣”人,几乎每一次都招来对方的白眼和谩骂,老人却浑然不放在心上,每抓住一个,就当场一番说教,连续一两个小时的念叨让这些制“癣”人头大不已,最终只好告饶认错。不过也有不听劝的,他曾经就在三里庵附近被一个小伙子拖着跑了一站路,直到路人报警才得以脱身。
虽然见“癣”就铲,但是源源不断的小广告却始终无法根治。为此,冯春余想出了一招,他将小广告上的联系电话整理成册,挨个打过去,和对方沟通,劝说他们不要再贴。对于一些冥顽不化的,他就将电话提供给主管部门。14年里,经他手整理的通讯录上,留下了多达4800多个电话号码。
自费为铲“癣”队购置装备
冯春余不光自己除“癣”,还组建了一支义务铲“癣”队,带着大家一起干。2008年,在他的倡导下,飞虹社区组建了全市第一支义务铲“癣”队,离退休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们纷纷加入其中。
现在的冯春余,每天除了继续铲“癣”之外,服务铲“癣”小队伍也成了他的另外一项生活内容。“我主要负责购买铲子、桶、水壶等工具,还有就是告诉队员们哪些地方小广告多。”冯春余说,他自己先后三次为铲“癣“队共投入了5000多元,“只要能把工作做好就行。”(孙涵 本报记者 王伟/文 何姗姗/制图)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