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03 11:53:00 作者:董鑫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要评论
本报讯(记者 董鑫)昨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不只各公园人头攒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名校校园游的热度也开始升温。以往每到旅游旺季,北大校内的文物总难逃脱被游客刻写“到此一游”的命运,昨天,为了保护北大校内的文物,拒绝涂鸦,在未名湖畔的慈济寺旁,“北京大学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几名学生号召游客在“珍爱遗产,文明参观”的条幅上签名。
“北大,等我!”、“我一定要考上北大!”、“北大祝我考上复旦”……这些都是游客在参观游览时写在北大校内慈济寺、钟亭和石碑等文物上的留言。去年9月,慈济寺内曾经被各种游客签名和留言覆盖的青色内墙和红色外墙已经重新粉刷,庙门外面也立起了绿色的护栏,还竖起了“保护文物,禁止入内”的牌子,不过庙门周边的立柱和边角位置的涂鸦至今仍然可见。
“看看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就知道全国人民对燕园有着多么深沉而把持不住的爱了。”“北京大学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发起人孙同学是考古专业研一的学生,她指着宣传板上写满留言的钟亭和石碑的照片说,这些留言一旦写在了文物上就是永久的留存,游客的涂鸦根本无法去除,只能用涂料一层一层覆盖上去,对文物本身是很大的损伤,文物的价值也会大大降低。孙同学说,经过他们的踏查,北大校内有四十多处文物,几乎都有游客的各种涂鸦,尤以未名湖畔的慈济寺、博雅塔附近较为严重,所以他们才会在此拉起条幅号召游客签名保护文物。除了号召游客不再涂鸦,协会的几名同学还负责为游客讲解燕园,义务充当导游。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