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子女接班”就像往饭碗里掺沙子

2014-05-06 14:00:00    作者:沙元森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微调 掺沙子 职工子女 大庆油田 接班
[提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择优录取。实事求是地说,这确实只是一次“微调”,很多毕业生或许还会用羡慕的眼光看油田职工子女享受的特殊待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择优录取。否则,家业再大的国企也可能被自己人拖垮。

  据媒体报道,大庆油田近期对用工制度做了微调,引起了部分职工及家属的不满。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对职工子女的“包分配”变成了“择优录取”。往年,职工子女只要是大学毕业且愿意到油田工作,无论是一本或者二本、三本,大庆油田几乎全部接收。而今年,二本的非油田相关专业、三本的毕业生不能直接去油田上岗就业,而是先要接受培训,之后再由油田择优录取。

  实事求是地说,这确实只是一次“微调”,很多毕业生或许还会用羡慕的眼光看油田职工子女享受的特殊待遇。但饶是如此,一些油田职工依然觉得委屈,原因何在?这种失落感显然源于一种纵向的比较。油田职工子女在就业上享受“政策红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甚至都习以为常地视为自己应得的,今年忽然把这块“政策红利”削减了一块,一些职工难免会有利益直接受损的感觉。另外,一些老职工觉得自己常年在野外工作,如果孩子也能就近上班,彼此也有个照应。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对这次政策调整做正确的判断,还应该跳出问题看问题,用全局的眼光看政策,不能完全站在自己的利益立场说话。

  国企职工子女在父母单位“接班”,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常见,在当时作为一项福利确实加强了职工的社会保障,解决了部分职工退休退职之后的生活困难。在今天,这样的用工政策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极不匹配,应当在改革中不断调整,最终代之以市场化用人机制。不如此,既影响国企的长远发展,也损害社会的公平。就业难是很多大学毕业生近几年的切身感受,为了谋一个职业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怕吃苦,也不计较报酬,但是如果其中一个群体凭借出身或者父母的资源就可以轻松“卡位”,他们的失落感或许更甚于那些子女没有顺利接班的油田职工。

  与大庆油田的政策“微调”相比,很多地方的国企早就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用工制度上实现了公开招聘,这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为什么国企不用再像过去那样为困难职工子女安排“接班”?因为现在的国企职工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兜底”的任务已经由企业转给了社会保障。或许,有些职工以个人生活做标准,认为自己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一些,但是必须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已经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择优录取。否则,家业再大的国企也可能被自己人拖垮,如果强行坚持对职工子女的特殊照顾,今天的“金饭碗”传到了子女手里也许就成了一钱不值的“泥饭碗”。大庆油田近两年净利润下滑130亿元,也应该引起油田职工的警醒,不能再往自己的饭碗里掺沙子了。(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刘亚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