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5 07:33:00 来源:新京报 我要评论
志愿者放飞佩戴追踪器的雨燕。昨日,鸟类专家和志愿者对颐和园八方亭内栖息的雨燕进行年度调查。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京报讯 (记者饶沛)“轻点,别把它弄疼了。”一位志愿者轻抚着手中的一只雨燕,告诉准备给它上脚环的同事。昨日上午,一支由鸟类专家与志愿者组成的50人队伍,对颐和园八方亭内栖息的雨燕进行年度调查,并首次为31只雨燕佩戴上追踪器,揭秘雨燕迁徙规律。
从昨日清晨5点到9点,调查小组一共对75只雨燕进行了调查,其中还发现2只2007年已经调查过的。
与人类体检不同,每只被检查完的雨燕的右爪脚踝处要套上一枚标有国家、编码等一系列信息的小金属环。专家称,这项工作的专业术语叫“环志”。金属环由林科院配发,编号唯一,信息上传,国际联网,当这只鸟被再次捕捉时,根据环志信息,可得出它的迁徙路线、时间、寿命等。
鸟类专家高武教授称,根据本次调查的数据,八方亭内的雨燕种群数量较为恒定,个体健康状况良好,主要是得益于颐和园良好的生态小环境。
雨燕每年3月底4月初从遥远的非洲来到北京繁衍哺育后代,7月底8月初就离开北京向南迁徙,但迁徙路线及越冬地一直为人类所未知。
今年,调查小组选取31只在往年“环志”过的雨燕佩戴追踪器。追踪器的重量仅0.65克,不会影响其正常飞行与生活。佩戴上追踪器的雨燕将在2015年5月重捕回收,通过回收追踪器并解读雨燕个体往返于越冬地与繁殖地的确切路线,解密雨燕迁徙的规律。
■ 雨燕档案
雨燕是北京的夏候鸟,每年3月底4月初,它们从遥远的非洲来到京城,到8月初离开北京飞回越冬地。它们在这4个月里选巢、营巢,产卵、孵化,哺育后代。雨燕是飞翔能手,时速可达110公里。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