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3 15:28:00 来源:羊城晚报 我要评论
报载,在黑龙江2014年度公务员的招考计划名录里,报考哈尔滨市呼兰区地税局的专业要求一栏上,赫然写着“体育、体育学、运动训练”,备注则注明“哈尔滨市户口或哈尔滨生源,乒乓球项目国家一级裁判,具有乒乓球高级技能职业资格”。
税务局的职能是税收征管,与“体育”、“乒乓球”驴唇不对马嘴,那么这个招录条件,是为某个特定的报考者私人定制的“萝卜招聘”,还是地税局领导有乒乓球爱好,利用招录之机,招一个陪其打乒乓球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鬼。现在有些当领导的,也能通过手中权力和掌握的资源实现自己的喜好,常常是,领导喜欢喝酒,单位酒量大的、会陪酒的,往往能受到“领导重视”;领导爱好打球,单位乃至系统的球类活动就会搞得有声有色,赛事不断。
招录“乒乓球公务员”,是“萝卜招聘”,还是“楚王好细腰”?都有可能。前者的可能性更高:“哈尔滨市户口或生源”、“乒乓球国家一级裁判”等,同时具备这些条件,又符合公务员报考年龄的人,不会很多。曾有过交通路政部门招聘人员设定“旅游专业,女性”的冷门条件,还设定了身高。而在当地,只有路政部门某领导的女儿符合条件,因而顺利报名并“考入”。“国家一级裁判”是谁的私人定制,因为曝光后招录岗位迅速取消了,我们无法知道什么人“符合条件”,但招录岗位的取消似可证实公众的质疑。
然而,政府部门公开招录公务员,不是小孩子做游戏,说招就招,说取消就取消。既出现公众质疑,有关方面就应该为政府公信负责,回应质疑。不管是省人社厅的“不清楚”,还是招录单位的“无可奉告”,都只能令公众质疑愈深。公务员招录本来就是社会敏感问题,公平焦虑素来浓厚,如此无视公众知情权,无异于糟蹋公考公信。
而此事件暴露出来的把关不严问题更堪忧虑。地税局招录“乒乓球公务员”,上级机关、各级人社部门都一路通过,都没有疑问,再次见证着体制内部监督的宽松。而如此宽松的自我监督,公考的公正性、严肃性如何取信于社会?(马涤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