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首次未监测到自然繁殖 “水中国宝”或“再也不见”

2014-09-15 07:56:00    作者:杨麟   来源:楚天金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自然产卵 自然繁殖 野生中华鲟 濒临灭绝 梯级水电站
[提要]“2013年中华鲟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活动发生,这是在地球上生活了1.4亿年的‘水中国宝’有记录以来首次没有自然繁殖。学科组负责人危起伟研究员介绍,2013年10月31日至12月28日,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多家研究单位在葛洲坝下中华鲟传统产卵场未发现中华鲟自然产卵迹象,这是葛洲坝截流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

  “2013年中华鲟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活动发生,这是在地球上生活了1.4亿年的‘水中国宝’有记录以来首次没有自然繁殖。”昨日,近一个月的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结束,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忧心忡忡地宣布。

  学科组负责人危起伟研究员介绍,2013年10月31日至12月28日,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多家研究单位在葛洲坝下中华鲟传统产卵场未发现中华鲟自然产卵迹象,这是葛洲坝截流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

  为进一步核实中华鲟2013年自然繁殖及幼鱼资源补充等情况,今年8月10日至9月5日,学科组开展了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调查分水路和陆路两条线进行,主要调查范围为宜昌到上海的长江江段。水路调查主要采用声波探测的方式进行;陆路主要向渔政部门及渔民了解中华鲟幼鱼误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未在长江中下游发现2013年繁殖的中华鲟幼鱼。

  自然条件下,中华鲟繁殖卵苗总成活率极低,目前长江里生活的野生中华鲟已不足百条。危起伟解释,梯级水电站、涉水工程、长江航运、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长江生态环境,加剧了中华鲟的生存压力,每10年中华鲟资源量衰减50%以上。此外,中华鲟繁殖群体种群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雌雄性比有时达到10:1,意味着可能有部分成熟的雌鱼无法完成生殖。

  危起伟呼吁,衡量一个物种稳定与否,最重要的还是看野生种群的状态,现在已经到了挽救中华鲟种群的最后时刻!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