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3 08:03:00 来源:重庆晨报 我要评论
早在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就明确规定,教科书内不得有广告内容。按理说,禁令之下,对教材的印刷、发行、使用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特别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理应睁大眼睛,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叫停。果真如此,各类广告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教科书中的。
现在,众多广告竟然以“打包”的方式公然“杀”进英语课本,并且一路顺风被送到了学生手中,某些人的严重失职被暴露无遗。而在这种失职背后,极有可能还藏有权钱交易的猫腻。因此,按照广告这条线索,顺藤摸瓜,将幕后的失职者、腐败分子逐一揪出来,依法进行惩处问责,就显得势在必行。否则,公众是不会答应的。
因此,我们在呼吁严查严惩这起事件,痛打失职者屁股的同时,更希望相关部门能深入进行反思,查找制度上的漏洞。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教育部制定了“不许在教科书中打广告”的规定,但相应的罚则却没有跟上,更不用说设置带有“高压电”的罚则了,这直接导致了某些教科书出版者、发行者、接受者的胆大妄为。吴应海(教师)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