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3 11:32:00 来源:荆楚网 我要评论
村湾里曾出了两名革命烈士,而村里现在的年轻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常年在外打工的新洲人尤官祥为了让下一辈不忘历史,自己筹钱为烈士修建墓碑陵园。
前日,在新洲汪集街杨泊村北的一片空地,尤官祥带着乡邻来到刚建好的墓园瞻仰烈士。墓园占地36平方米、烈士碑高3米。他站在碑前,向人们讲述烈士故事。墓园里的四棵松柏苗迎风挺立,园外油菜花田一片金黄。
两名烈士名叫尤官迪和尤官达,是一对堂兄弟。1950年5月,兄弟俩一起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4个月后随部入朝作战。战场上两人英勇杀敌,双双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6月,在鱼隐山高地争夺战中,他们连续击退敌人多次进攻,虽负伤却坚持不下火线,最后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战后,两人被追记一等功,并获授革命烈士称号。牺牲时尤官迪26岁,尤官达仅17岁。
今年47岁的尤官祥家住阳逻,曾是涨渡湖渔场工人,下岗后在外打工。他年幼时就常听村里老人讲这两位烈士的故事,一直铭记在心。近年他回乡时,与村里年轻人聊天,却发现这两位烈士的故事鲜为人知。
“这段历史怎么能够忘记。”前日尤官祥告诉记者,自己越想越不是滋味,曾经陪伴自己成长的烈士事迹,在新一代年轻人中消失了。“我就是要把他们舍身卫国的奉献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他说,自己与烈士是同湾,多年来就想为两位尸骨无存、也无后代的烈士修一座纪念碑。
今年春节后,尤官祥决定不出去打工,先留在老家建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先是向村里老人打听,又翻阅尤家家谱,不断拼起烈士事迹的碎片。为了确保准确,他反复跑到区民政局查阅新洲县志。近两个月以来,他每天骑着摩托往返阳逻和汪集之间,买石料找工人刻字立碑修园。
尤官祥立碑这事被他初中同学通过微信群知晓了,同学们知道他并不宽裕,于是自发捐款50元至200元不等。上月27日,烈士纪念碑终于落成。
碑立起来了,尤官祥也已买好2日的火车票去上海打工,他说自己只是做了件该做的事,“我想每年都能为村民讲烈士的故事”。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