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 08:53:00 来源:华夏收藏网 我要评论
在我们购物逛街、观赏景点等时,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乞讨"派"~~
老人派
卖艺派
学生派
卖惨派
其他的乞讨方式还有带着聋哑人证书上车乞讨、胸前挂着扩音器,放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穿梭在地铁内乞讨、伪装成“驴友”骗取市民帮助等等。
为了多要些钱,乞讨者可谓费尽了心机,不断翻新花样。见到这样的乞讨人员,不少市民都会心生怜悯,给他们一些钱财。
尽管不断有媒体爆出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职业乞丐,收入颇丰,"日薪"少则二三百元,月入七千,超过普通白领,还有的开着宝马乞讨,甚至有媒体报道有些职业乞丐竟在珠海买房!
这些职业乞讨者消费社会信任,让真正有需要救助的流浪者得不到及时帮助,让每个人都不胜其扰。
他们为何有恃无恐?因为总有善良的人出于怜悯,给他们钱,他们通过乞讨可以有丰厚的回报,即便被人识破,大不了被打一顿,换个地方还可以继续乞讨。
另外,我国对职业乞丐的管理规定偏软,只要他们没有违反法律,有关部门就不能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只能用劝导的方式。
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能否将职业乞讨者和家属介入征信系统?见到一个职业乞讨者,就把他及配偶、子女、父母都列入征信黑名单,让他们办不了信用卡、坐不了汽车火车、办不了贷款、买不了房、子女上不了学找不到工作,总之一个人职业乞讨,全家人遭殃!
这会逼着他在乞讨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会,除非他想让子子孙孙做乞讨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