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时光 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丨留年旗袍

2025-07-22 20:04: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陈子昊

  大众网记者 陈子昊 李婧 东营报道

  “我跟我老奶奶李长梅长到8岁,看她刺绣、缝制旗袍,平凡的布料在她手里慢慢变成艺术品,开始喜欢上了这门手艺……”在东营市垦利区留年旗袍体验馆,留年旗袍第四代传人董洁回忆着自己和旗袍的故事。

  “留年旗袍”这一名称取自于北魏诗人杨炫之的一句诗歌“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年”,描述了人们对延年益寿的向往,对美好青春的留念。董洁介绍道,一件旗袍,包括了镶、嵌、滚、宕、绣、绘、镂、雕、盘等工艺、十几道工序。更有细致入微的刺绣和盘扣工艺作为点睛之笔,使每一件旗袍成为艺术品。

  正如留年旗袍的传承发展历史,从第一代传承走到第四代传承,留年旗袍既有传统的工艺,又有独具匠心的创新。“让留年旗袍更出彩的就是东营元素的加入。”董洁说,留年旗袍独具匠心地将东营特有的黄蓝元素、湿地文化融入制作过程,让每一件旗袍成为独具特色的精品。

  “我们将东营黄河口的地方特色元素融入旗袍绣制,东方白鹳、芦苇荡、黄蓝交汇等元素,都可以在我们的旗袍上找到。”结合东营元素,董洁设计并制作了“海河魅影”“芦花飞雪”“芦韵霓裳”等一系列作品并广获赞誉。

  其中,《黄河入海口特色系列服装之——海河魅影》获第四届“泰山设计杯”山东手造创新设计大赛“手造服装设计类”金奖;2023年11月,留年旗袍第三次亮相进博会,作为唯一一家代表东营市参展的具有黄河口地域特色的省级非遗企业,留年旗袍在匠心山东主题展区作为“山东手造”代表产品登场,获得了现场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创作之余,董洁在母亲的玄秀平的影响下还不忘技艺的普及与传承。“我们结合社区和学校,也开设了许多公益课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技艺,把我们的手工技艺发扬光大,更好地传承下去。”截至目前,董洁与母亲玄秀平已经义务开展研学培训课程300余课时,涉及群众近3000余人次。

  年轮更迭,晨昏交替。四代匠人,以恒心守候一方裁台。任时光飞逝,唯“留年”之韵历久弥新。属于旗袍的华彩,呼唤更多知音共赏;这非遗的薪火,正向着未来,坚定传递……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康梦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