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棋大幕26日拉开 古李决战能否留下经典对局

2014-01-24 08:55:00    作者:本报 李长云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1983年 古力 1941年 黄龙士 当湖十局
[提要]十番棋也称十局棋,清代就流行过,当时比较有名的是黄龙士和徐星友的“血泪十局”,范西屏和施襄夏的“当湖十局”。“当湖十局”是指清代围棋国手范西屏、施襄夏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在浙江当湖(即平湖)下的10盘对局,体现了当时围棋的最高水平。

  备受广大棋迷关注的梦百合世纪之战——“古李十番棋”巅峰对决,将于1月26日在北京拉开帷幕,胜负固然重要,两位当今世界顶尖棋手能否下满十番棋,甚至留下几盘能与当年“血泪十局”、“当湖十局”和“镰仓十番棋”相媲美的精彩对局,恐怕更令广大棋迷期待。

  十番棋也称十局棋,清代就流行过,当时比较有名的是黄龙士和徐星友的“血泪十局”,范西屏和施襄夏的“当湖十局”。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日本棋坛比较有名的是“镰仓十番棋”,此后吴清源十番棋时代开始

  十番棋也称十局棋,这种比赛形式早在我国的清代就流行过。比较有名的是黄龙士和徐星友的“血泪十局”,范西屏和施襄夏的“当湖十局”。

  黄龙士是康熙中期围棋霸主,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徐星友是浙江杭州人,曾师从黄龙士。

  “血泪十局”为黄龙士授徒弟徐星友三子的10局棋,为古代让子棋的名局。当徐星友达到和黄龙士相差二子的程度时,黄龙士仍以三子相让与徐星友下了10局棋,以激发艺不如师的徐星友发挥全部潜能和棋艺技巧,这开创棋坛历史先河的10局,成为空前绝后的不朽之作,史称“血泪篇”。

  “当湖十局”是指清代围棋国手范西屏、施襄夏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在浙江当湖(即平湖)下的10盘对局,体现了当时围棋的最高水平。其中范执黑4局,施执黑6局,双方各胜5局。“当湖十局”不但在当时被围棋界一致推崇,直至今天,仍被认为是我国古谱中的典范。

  在日本,自1939年至1941年吴清源和木谷实之间的“镰仓十番棋”之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吴清源十番棋时代开始。吴清源之后在与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藤泽朋斋等10多位日本超一流高手的十番棋比赛中,都把对手打到了先相先、定先的程度,横扫日本棋坛,从而奠定了吴清源在世界棋坛的泰斗地位。

  如果不了解当时日本十番棋的残酷与可怕之处,就不能理解吴清源的强大。20世纪下半世纪才实行黑棋贴目制度。从1955年开始,黑棋贴目从4目半增加到现在的6目半,可见黑棋先手的优势是多么的巨大。

  然而,在吴清源时代,不仅黑棋是没有贴目的,而且擂争十番棋是采取升降制的。即在胜负相差4局(4∶0、5∶1、6∶2等)时,负方即降半先,也就是所谓的先相先。先相先指的是两人棋力有差距,下3局棋,弱者拿两局黑棋,强者拿一局黑棋。而定先,则是弱者始终执黑。

  对败者来说:被降格就相当于以晚辈的身份同对手比赛。这对尤其在当时将名誉身份极为看重的日本棋界来说,无疑是十分屈辱的事情。以至于在第二次十番棋比赛当中,吴清源对阵雁金准一,当吴清源以4∶1领先的时候,为了保护雁金的名誉,无期限地终止了比赛。

  古力和李世石都出生于1983年,都属力战型。“古李十番棋”巅峰对决早在若干年前就曾提出过,古力与李世石两人当时都已同意,只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才没能实施

  古力和李世石都出生于1983年,从棋风上讲,古力和李世石都属力战型,都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天王级围棋明星,两人收获世界冠军之多(古力7个、李世石14个)、在棋坛的影响力之大、对新世纪围棋之贡献均有目共睹。在两人间至今进行的36盘正式对局中,李世石也仅仅多胜一盘(其中一盘为4劫循环无胜负),可谓棋逢对手。

  “古李十番棋”巅峰对决早在若干年前就曾提出过,古力与李世石两人当时都已同意,只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才没能实施。

  据说,该比赛当时没能举办,除了高额的办赛经费没能落实外,一个关键因素是中方考虑到,尽管当时的古力已经崭露头角,但其实力还无法与正处于鼎盛期的李世石相抗衡,加之当时的中国围棋正处于复苏阶段,还不足以与韩国围棋全面抗衡。古力一旦失利甚至惨败,不仅对古力本人,对整个中国围棋界都将是一个沉重打击。

  如今,当“古李十番棋”巅峰对决终于成为现实后,广大棋迷在兴奋之余,多少还是感到些许遗憾。毕竟,在已过巅峰期的古力与李世石间进行十番棋决战,当前已不是最好的时候。即便如此,迟到的古李十番棋决战还是令人心动不已。

  据悉,为了在体力上适应这一用时规则,李世石与古力都在积极锻炼。古力说:他每天至少拿出一小时以上的时间锻炼身体,主要是跑步、游泳和踢球。“我与古力年纪一样,两人目前都是天天锻炼,体力上应该没问题。”李世石表示。

  两位目前都已过巅峰期的棋手,能否下出高质量的精彩棋局,既令人期待,也让人存疑。一旦有一方提前取得6局胜利,那么余下的比赛将不再进行。不少棋迷甚至感慨,如果擂争十番棋能重现世间该有多好,“有升降才好看!”由此不难看出,广大棋迷更关注的是这场巅峰对决能否名副其实,希望不仅能下出精彩对局,也能下到最后。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24日 15 版)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