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0 08:50:00 作者:赵尔靖 来源: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我学数控,谁来聘我?”“工科女”找工作成难点
招聘会现场,1991年出生的小李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招聘单位,然而转了一圈,她也没有找到一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我学的是数控专业,而需要这一专业的企业都限制性别为男性,把女生都排除在外了。”
小李毕业于山东劳动技术学院,家在聊城高唐的她选择在东营工作,一是因为这里企业多,就业机会多;二是有亲戚在东营。然而浏览完招聘信息之后,她感觉有些失望,“本身学工科的女生就比较少,就业也比较困难,而且现在企业比较青睐有工作经验的男性求职者,找工作就更难了。”记者了解到,小李其实毕业于2012年夏天,但当时由于准备专升本的考试并没有急于找工作,今年年后才开始参加招聘会,她对工作薪资的要求并不高:“1500元以上即可,最好有五险,其实女生心细,对工作认真,也有一定优势,希望能尽快找到工作吧,也希望感兴趣的企业能够联系我。”(有意向的企业可拨打本报热线8338100)
“事业单位临时工也行”女大学生求职更偏向稳定
在黄河路人才市场二楼招聘会入口的求职者登记处,今年毕业的程小静等3人正在填写登记表,采访中,她们均表示,“不大愿意进企业,最好能进事业单位,有五险一金,稳定为主,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吧。”
记者注意到,这三名大学生均在其他城市读大学,所学专业涉及国贸、设计、教育等专业,其中一女生告诉记者,“希望找一份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临时工也行,工资在2000元以上,最好有五险一金。”
人才市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学生就业属于社会难点,而应届女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女生就业就更为困难,求职者应该转变观念,多渠道应对就业,包括通过拓宽就业面,自主创业等方式就业,这名工作人员便向记者介绍了一个女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供相关求职者参考。 (记者 赵尔靖)
应届毕业生求职谨防招聘陷阱
对于初出茅庐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缺乏社会经验是最大的致命伤,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了他们“找工心切”的心理,布下招聘骗局,所以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
常见招聘骗局:
打着“高薪招聘”的旗号,实际薪资与招聘时的口头承诺不符;应聘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试用期没有过失却被雇主找借口开除……
破阵法:
●全面了解公司情况、职责描述,一定要多方面打听;
●多渠道核实招聘信息,核查该公司发布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明察暗访公司实力;
●签订用工合同,明确了解企业用人制度和岗位制度,特别是相关的劳动法规;
●千万不要把身份证等重要证件给招聘方用作抵押;
●发现自己遇到“陷阱”时,可向有关部门举报,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吸取教训,别做同样的“傻事”。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