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新增112个本科专业 大多对应新兴产业

2014-04-11 08:28: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山东协和学院 本科专业 现代大学制度 考生填报志愿 教育部
[提要]近日,教育部公布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其中新增备案专业1804个,新增审批专业70个,撤销专业26个。“在备案制度之前,学校设置专业要走很多程序,提出申请后,要等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来考察,审核通过后才能上报教育部。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其中新增备案专业1804个,新增审批专业70个,撤销专业26个。其中,我省高校新增112个本科专业,有107个备案专业,5个审批专业。

  自2012年7月起,教育部对高校专业设置实行备案和审批两种制度。接受记者采访的高校人士称,备案制减少了增高专业过程中繁琐的行政程序,给了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考生报考新增专业,需要了解相关高校是盲目跟风设置,还是有一定办学基础。

  新增专业大多对应新兴产业

  今年高校新增专业中,最热门的恐怕要数“物联网工程”,我省就有山东协和学院、德州学院等5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近年来,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全国大幅度扩张,加上这次新增该专业的高校,全国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达351所。物联网之所以这么吃香,是因为它被誉为全球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被纳入我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产业规模将超过万亿级,人才缺口巨大。

  分析这份名单可以看出,新增专业绝大多数是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济南大学今年也新增了3个本科专业,其中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地热、水污染等问题。济南大学副校长蔡先金告诉记者,学校此次申报了7个本科专业,最终公布了3个,而在申报这些专业的时候,济南大学也充分考虑到了济南“泉城”的特点,“新增专业既要根据大学发展的需要,也要根据地方以及新兴产业的需要。”

  在此次新增专业中,与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新型城镇化、文化产业等战略相关,语言文化类专业、房地产类专业、建筑类专业升温。以物联网、传感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这次新增了85个专业点,以纳米材料与技术、微电子材料与器件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新增了58个专业点。

  给高校更多办学自主权

  从2012年7月份起,教育部对高校专业设置实行备案和审批两种制度。设置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需经过教育部审批,设置《专业目录》内除国家控制布点以外的400多种专业,报教育部备案即可。

  记者注意到,今年我省高校新设的112个本科专业中,有107个是备案专业,审批专业只有5个。比如“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山东协和学院今年备案的专业之一。山东协和学院教务处处长李建介绍,备案专业需要经过三个流程,首先,学校的专家团队调研新专业的社会需求及学校办学资源,调研结束后,专家组将拟新增专业名单报学术委员会审核,学术委员经过严格的审查、批复,再报校务委员会讨论。三个流程都通过后,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公共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上进行公示,吸纳各方的意见,然后学校再根据收集来的意见进行修改,上报省教育厅,然后由省教育厅直接上报教育部。

  “在备案制度之前,学校设置专业要走很多程序,提出申请后,要等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来考察,审核通过后才能上报教育部。现在通过备案制度,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配置,直接通过教育部平台申报设置相关专业。备案制减少了繁琐的行政程序,给了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这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需要。”山东协和学院院长盛振文说,尤其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更能放开手脚。

  蔡先金则表示,实行专业设置备案制,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不再派专家组来学校考核,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学校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加强对专业设置相关程序和标准的监管,才能让新增专业走得更长远。”

  报考新增专业需掌握足够信息

  各高校新增专业的同时,也有部分专业“消失”,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是主要原因。

  “山东今年没有被撤销的专业。”省教育厅高教处有关负责人说,“从其他省份高校被撤销的专业来看,停止招生的多数是较传统的专业。但是,很多学科的存在都是有它的价值的,如只因为就业率低而撤销这些专业,这就有些片面了,可能的话,可以视情况进行学科整合与提升。”

  专家分析,考生填报高校新增专业,需要掌握足够信息,尤其对新增专业的办学基础如何,是盲目跟风设置,还是有一定基础,要做详细考证。此外,由于新兴产业发展未来并不明晰,某些专业可能暂时不需要那么多人才,而某些专业在短期内又可能急需大量人才,这给考生填报志愿带来未知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