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将非遗融入城市肌理

2025-08-15 17:12:4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江峰

  眼下正值暑假假期,走进东营市河口区图书馆,一处新落成的空间成了当之无愧的“人气王”——非遗美学自助体验空间。在这里只需一部手机市民们就能亲手“解锁”千年非遗魅力,将一份独一无二的非遗作品带回家。

  琳琅满目的非遗材料包陈列在架子上,打开手机扫描材料包旁的二维码,对应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高清教学视频即刻跃然屏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化身“云端导师”,将复杂的技艺拆解为清晰易懂的步骤,从工具使用、核心技法到创作窍门,一一娓娓道来。“太方便了!本来觉得非遗很高深,没想到跟着视频一步步做,我这个‘手残党’也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作品!”一位刚完成扎染体验的女士兴奋地展示着她的作品。

  近年来,河口区梳理资源脉络,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深入推进“非遗”项目挖掘保护和申报工作,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了解,河口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0人。自2022年开展“非遗工坊”评选工作以来,河口区共评选公布区级“非遗工坊”19处,其中市级“非遗工坊”5处。

  河口区的非遗保护不仅停留在传承层面,更注重创新与发展。通过举办非遗展演、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年轻一代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杨氏面塑使用的面材取自黄河三角洲地区特有的优质面粉,经过防霉、防腐、防虫等工艺加工而成……”在一堂面向中小学生开设的公开体验课上,河口区黄河口杨氏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杨梅向学生们介绍了杨氏面塑的制作工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走进课堂,教授沉浸式文化体验课,让校园成为非遗传承体系中的重要场域。

  除此之外,河口区结合现代文旅产业,借助槐林赏花季活动,开发非遗体验游、文创产品等,使非遗焕新,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展河口区“山东手造”进景区、“山东手造”非遗文创产品展等区级展览展示活动5场次;以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剪纸、面塑主题非遗艺术展览10余次;在“五一”劳动节、国庆节、5.18国际博物馆日等节庆活动期间,在河口区博物馆组织开展主题临展和流动展览、剧本游等系列特色活动10余场。

  从“小众传承”走向“大众共享”。未来,河口区将进一步推动非遗在创新中传承,让越来越多的非遗成为可消费的文创产品、可体验的生活方式、可展演的文化景观、可共鸣的价值认同,让非遗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当代生活的文化底色。(王明月 游永)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