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陆上烟花感受年的味道
|
职工在乘船去往平台的途中,望着无尽的大海。 |
|
职工在食堂排队打饭。 |
|
李保松下班后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宿舍弹吉他。 | |
文/片 本报记者 顾松 见习记者 孙凯
|
陆地采油对于市民而言并不陌生,然而立在渤海湾上的一座座石油钻采平台却略显神秘。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平台上总能看到石油工人的身影。春节临近,他们依然像往年一样工作在这里。25日,记者登上了胜利作业5号平台,探访工作生活在这个千余平方米范围内的胜利井下作业的职工们。
作业工12小时在户外,每次出海20天
1月25日下午2时许,记者从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内的胜利井下码头乘船来到距离陆地15海里左右的胜利井下作业5号平台。井下作业海洋试油大队的徐海说:“从码头到平台的距离,相当于在陆地行驶20公里左右,在陆地半个小时的路程,在海里则需要近3个小时。”
“我第一次登上平台那是1992年的8月份,那时候年轻很向往能工作在这种高科技的海上平台。”胜利作业5号平台的副经理周结学说,那时候不是谁都能上平台工作的,“我分在有着金牌队之称的试油一队才有幸来到平台工作的。”
周结学说,目前在渤海湾海域的作业5号平台总长约64.5米、总宽约36米,是中石化系统内自行建造完成的第一座自升式移动平台,“平台上的60余名职工分3班24小时不间断施工,每次职工出海工作20天后就可以回到陆地休息。”
“冬季夜晚气温低,加上前段时间雾霾、降雪等天气影响,平台附近出现冰凌,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平台技术员王春鹏说。
据周结学介绍,平台上最辛苦的就是作业工,他们连续12个小时基本都在户外做体力劳动。“海风这么大,职工们很不容易。”
虽惦念家人,仍能感受家的温暖
25日晚5时30分,平台上的职工开始陆续到食堂吃饭。晚8时许,作业工李保松和同事们回到宿舍,享受着一天中最清闲的时光。
“无聊望见了犹豫,达到理想不太易。”李保松看着电脑上的曲谱,边弹吉他边唱着beyond的歌。他说,吉他是2000年读高中时学的,如果是上早班会在晚上闲暇时弹弹吉他,“每天晚上有3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除了和家人通电话之外,就是弹吉他。每天都会想家,但既然选择了平台,这里我们就当是第二故乡。”
和李保松同住一个宿舍的司钻班长张彦忠告诉记者,现在不像以前了,每个宿舍都配备了电视,职工们也大都买了笔记本电脑,他们可以在业余时间消遣,“虽然有不少娱乐活动,但是静下来,心里惦记的还是家里人。”
在另外一间职工宿舍,作业工臧运坤说,他刚到平台才半年,虽然在平台上会觉得有些孤单,但是领导和老职工的帮助,让他觉得特别温暖,很有家的感觉。
除夕夜,60个“家人”一起包饺子
说起春节,人们都会想到团圆,然而每年的除夕夜,这些工作在平台上的职工们则用着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平台上团聚。周结学说,只要除夕在平台度过的职工,正月十五前都会安排回家过。
周结学说,他已经在平台度过10多个年头了,今年的除夕他还要在平台上过。
据了解,5号平台上的职工90%以上家住东营,但是许多老职工已经连续几个春节都没有回家过了。李洪龙说,自己是“油二代”,孩子今年已经4岁了,他答应过孩子一定要回家过年的。“妻子还给我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安上网卡就可以跟她视频了。”李洪龙说,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和孩子,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各方面让人担忧。
据李洪龙介绍,今年春节会餐会像往年一样组织玩一些小游戏。他说:“年三十晚上我们会组织留守平台的职工一起包饺子,别看人少,特别有过年的气氛。”
和李洪龙同住一个宿舍的张在涛说,春节期间,职工们将不再吃大锅饭,食堂会提供一桌有12个炒菜的年夜饭。他说:“包括4个凉菜,8个荤菜,荤菜里有甲鱼、大虾、鸡、鱼。”
“除夕夜我们能看见陆上放起的烟花,能听见远远传来的鞭炮声,我们同样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息。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早已经习惯了。想想我们60多个人,这么一个大家庭在一起过年,心里也挺高兴。”说起除夕,李洪龙同其他老职工一样,愿意把机会留给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