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在港口航运高密度、高强度的作业环境中,拖轮设备的稳定运行既关乎效率,更关乎安全。过去,设备管理往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以故障应急为主;如今,山东港口渤海湾港轮驳公司聚焦“前端管理、主动运维”,从“救火式”维修向“预防性”养护加速转型,用制度管理代替经验判断,用数据分析驱动精准保障,全面提升设备运转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制度先行,打牢管理基础
针对拖轮设备“点多、面广、频率高”的特点,轮驳公司持续完善制度体系,修订《船舶设备保养技术标准》《船舶设备隐患排查清单》等核心文件,建立起覆盖“日查——月保——年检”的全周期管理链条。今年以来,已针对11艘在运营拖轮统一编制维保计划,月均执行保养任务25项,累计完成养护项目400余项、重点维保项目60余项,有效消除故障隐患14处,船舶设备从“被动抢修”逐步迈向“科学保养”。
数据赋能,推动智能转型
为提升故障预警和趋势判断能力,轮驳公司积极引入数字化手段,对主机、辅机、锚缆机、液压系统等关键设备建立运行档案,并利用船舶管理系统录入运行参数,实现“全生命周期”设备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定期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定期检查、参数分析等模型,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疲劳点”和“风险点”,在“渤港拖1”轮主机控制电源出现电压不稳趋势前,系统即发出预警,该船舶班组随即更换控制电源并完成7项自主维修任务,避免主机突发停机风险,节约成本超10万元。
关口前移,构建“主动维修”机制
轮驳公司将“防在故障前、修在隐患时”作为工作导向,依托设备运行周期、使用频率和风险等级,科学制定个性化保养计划。各船大管轮以晨会形式通报维保重点,“翎航拖9”轮根据“对设备常发故障点预防性整治”的新要求,主动开展隐患排查,优化油管接头结构,解决长期存在的“跑冒滴漏”问题。通过完善“问题发现——维修闭环——台账销号”机制,设备故障率下降至1%。
下一步,渤海湾港轮驳公司将以“三基六化”攻坚提升行动为契机,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努力实现基层建设、基础管理、基本能力质的飞跃,坚持以设备标准化管理工作体系为框架,推动设备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依托数字手段、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撑,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护体系,打造一支稳定高效、技术过硬的拖轮船队,为港口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杨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