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房子 薛文文 前些日子,去了三姨家一趟。三姨家正在盖新房,暂时借住在了一个土房子里。 所谓的“土房子”就是除了地基一小截是用砖头和石头垒砌来的,其他的四面墙全部是用活好的泥土叉起来的,这些泥土里混合了麦茬,增加了泥土的粘合度。 走进了堂屋,地面也是泥土的,没有刷水泥,没有铺地砖。那一刻,突然感觉似乎回到了20多年前……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房子也是这样的,地面也是泥土的,坑洼不平。妈妈说,我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因为地面不平,经常被自己绊倒。房子一共就两间屋子,没有客厅和卧房、厨房之分,只有一个大屋,既是卧室,又是客厅,还在里面烧火做饭。那时候,没有床,只有火炕,一年四季都睡在炕上。我从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开始教我读书识字,没上学前,家里那泥土的墙壁上就被我用各种颜色的粉笔画的花花绿绿的,煞是好看。躺在床上,看到的屋顶就是木头和芦苇,屋顶是平的。一直到我弟弟3岁,他也开始看书写字时,我们推到了土房子,盖起了砖瓦房。新房墙壁雪白,在墙壁上涂写的行为被爸妈禁止,我们开始改用彩笔在白纸上写画。 但是,今天三姨家借住的房子,明显和平房有区别,房子屋顶是隆起的,用红瓦片铺成的。三姨笑着说:“让你们感受感受苦日子。”从三姨家大表哥明晃晃、亮堂堂的大房子里,七拐八拐走进这暗乎乎、闷闷的土房子,一时间的确难以适应。 看我不停的打量屋里屋外,老爸逗我:“稀罕吧!”这种老房子,在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确属“稀罕物”。我记得,我们村也还有两三间这样的房子,有的还有老人住在里面,有的空着。它们一直被包围在村内,四面不断拔地而起的新房子,将它们淹没在人们的视线中。而在那些发展更快的村里,这种土房子早已不见踪影。 从三姨家回去后,我拿起数码相机,去看村里的老房子。唯一还有人住的一间土房子里住的是张大爷,在他家堂屋门口聚着一群老人,他们围成一圈,说着笑着,画面好不温馨。其他几间房子,都已是残垣断壁,或是没有了门窗,或是没有了屋顶。我拿着相机,一张张的,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下来。 现在,村里年轻人盖房的越来越少,别说这种土房子,就是亮堂堂的大瓦房也留不住年轻人了,大家不是在城里、就是在镇上买了楼房。我们不能不说,日子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土房子已成为历史,我们只能在幸福之余慢慢地回忆和追寻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