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如佳酿醇又香 郑梅俊 著名作家梁实秋曾在他的《少年心,无处寻》一书中写到“行万里路,究不若读万卷书之重要。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所以,用功读书开始要早。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时?”读书离不开享受,读书更离不开快乐,每一个爱书者都有自己对书的独特体会,高尔基把书比做是充饥的面包,中国自古就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此中情结,只有读书人自己清楚吧。 在历史的长廊里,更多的是书的知己。许多文人,把书融入了生活,从里面体会百味人生,同时也把自己的生命灌输到文字里,在那里寻找心灵的慰藉。 “小巷深深深几许,酒香郁郁郁满溪。煮酒安问青史,听取书声一片。”书与酒似为一家——杯里漂浮,书中行走。书是酒的形体,酒是书的精魂。晋之陶渊明醉日乘兴挥毫《饮酒诗》二十首;三国之曹孟德煮酒论英雄,对酒赋《短歌行》;唐之李白,斗酒诗百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何等豪情;南唐后主李煜将千斛血泪与酒化作一江春水成千古绝唱……文与酒的不解之缘,无怪乎书之有香自酒中来!书秉酒性,故使人迷,迷而时常牵念于心:十年浩劫中,彭德怀身遭厄运,横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他对警卫参谋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书亦使人醉,醉而心意融其中,物我两相忘。孙康持卷于手,卧雪而坐,忘却了寒风乍作,冰冻三尺;陈毅专于读书,墨水误作蒜汁;居里夫人读书专心致志,一本书读完,身后的凳子仍然竖立。书中酒香正如庄子梦中的《逍遥游》,令人心驰神往;正像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让我无法释怀。读一本好书,就是喝一壶好酒;酒不尽杯不释,酣畅淋漓方可休!书能让身处斗室的我们纵目千里海疆: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我们似乎也成了一个跋山涉水的行者。书能把一个点铺成一条长河,让现在向过去和未来延伸: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经史子集是历史的脉搏;《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是未来的蓝图。书让生命的单行线在艺术真实里发散,站在桥上看风景,经验他人的世界,庄周梦蝶、鲁迅呐喊、巴尔扎克的颠沛岁月、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喻……酒中有书,书中有酒,快哉快哉! “半弯钩月倚横栏,一壶清茶点心灯。清风无端撩书页,乃知翰墨有茶香。”饮酒还须懂得以茶解酒,读书就是品茶醇香,解书真义。如韩愈《进学解》所言:“沈浸浓郁,含英咀华。”浅啜一口,顷刻之间口舌生津,齿颊留香,心清气爽,回味悠长。书中笔墨是水中茶叶,百冲不淡,千年犹芳。我们要用眼、用心、尽意、尽性去感受书中的悲喜离合,品味人生的起起伏伏,每个字都变成一个个小生命。待到茶香弥漫时,心中长舒一气:“我懂了!我悟了。”读书之乐也正在于此。书可厚可薄,茶可浓可淡,流水般文字包含了茶香道出的四个字:“闲”、“静”、“虚”、“远”。在此境界里流动着对生命的丝丝感触,获益匪浅。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懂得在黑暗中如何张开心灵的眼睛,拥抱爱的世界。朱自清的《背影》让我去感悟一种最平凡又最厚重的爱。它轻得似乎让人感觉不到,有时又重得让生命无法承受。我心中默默地勾勒着父亲的背影:有泥土的气息,有黑夜的颜色,有坚定的脚步。卢梭的《忏悔录》勇敢的将自我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在末日审判到来时,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一个人最难认识,最易宽容的人是自己,试问自己,能否经受住自己的考验呢?康德的《纯粹的理性批判》让我明白怎样站在高处看人生……吸纳幽幽茶香,体味书中真意,感悟生命真谛。 “静听风吟赏墨韵,意溢于海情满山。磨翰霍霍向素纸,落笔成章书更香。”当我们在书的世界里醉了、悟了,就像垒土砌成了千层之台,滴水穿透了坚硬岩石,酒香愈烈,茶香益浓。当将看到、悟到的世界形诸笔端,就能创造出更香更纯的读书香。“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博观可得圆照之象而写留芳之文。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上至古老的三代典籍,下至西汉盛世辞赋,无不通览,写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伟大作品《史记》,更被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成为一代大文豪。读书让我们博取众家之长、化物为己,而后泼墨挥毫、笔走龙蛇。当自己的作品诞生,“皆因佳酿成,笑入春风里!”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读书,容易让我们在酒香里流连忘返、逍遥自得,在茶香内洗尽铅华、悟道人生,在奶香中为我所用、滋养其身。知读书,好读书,乐读书,书香满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