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的底线,在哪里? 唐岱霞 那天回娘家,一家人做饭的,打闹的,忙成一团。屋外,小狗点点疯狂地叫了起来。点点是一只很有灵气的小狗,我们的车刚拐到路口,它就能听出来。听它凶狠地大叫,我们一起出门看。原来是一个要饭的,四十来岁的年纪,中等个儿,衣着土气但不破烂,脸上堆着笑,手已经伸了过来。宵宵往前凑热闹,被我一把拉了过来。心有戒备。 弟弟说:“有馒头,要不要?”他只是职业般笑着说帮帮忙、帮帮忙,边说边往客厅闯。我冷脸拒绝他伸过来的手,娘已经忍不住地去拿钱了。心里叹口气,善良的父母总是不知道如何拒绝这些虚假的骗取,再看跟前的孩子,那纯洁而又对我们心存疑虑的表情,我拿出了零钱。他接过钱职业性地说了几句好话,就赶往下一家了。娘说,也许真的遇到了难处,能帮就帮一把吧。 我喜欢一个人逛街。那天在东都边的小路上,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跪在路边,身旁写着因为得了乙肝没钱治病不能上学之类的话,粗略看过,心里很难受,就把兜里的几十块零钱放到他面前,没有一丝怀疑。过了些日子又去逛街,天色渐晚,有稀疏的人往家赶。隔了不远就看到了他,正站在路边收拾他的钱,嘴里还哼着歌,而地上的字早已换了内容。。。。。。忍不住心里的冷,走了过去,再也不看他一眼。心底那残存的怜悯,就这么被他生冷地掐灭了。 结婚前,每到周末都会骑自行车回家。那次买了好多东西,自行车前后大包小包满满当当。走到半路,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拦住了我的自行车。赶紧下来,问她怎么了。她说找不到家了,要我带她回家。按她说的地方,应该跟我的方向一致,她却紧紧拉住我往相反方向走。好说歹说半天,我推着车子晃晃悠悠,她在边上拉着我的衣角亦步亦趋,就这么走了几里路的样子,快找到她家的时候遇到了认识她的邻居,说她父母都找了几个小时了,快要急疯了。看她跟邻居往父母那里走去,远处的母亲已经边训边哭了。我急忙骑上自行车回家了。 晚上,小女孩的父母打听到我家,还带去一大包自家做的粉条。她妈妈说,幸亏你们闺女救了我孩子,真要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外地来做小买卖的,钱没挣到却丢了孩子,过得更没活路了。我不好意思地说谁遇见了都会帮忙,没什么大不了。临走,娘给孩子塞了一些吃的。过后好几年,每到这个时候,她妈妈都会带些粉条到我家,娘也总是把她当亲戚看待。娘说,好人有好报,要相信老天爷。 要饭的男人走后,娘又重提此事。虽然这些年,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早已不来我家走动。但一经提起,还是会想起那个可爱的小女孩,那一声带有哭腔的“阿姨,带我回家吧”犹在耳边,还有那被风吹地红红的小手拉住我的自行车把的样子,还有信任和期望的眼神,如果换到现在,我还能一如既往送她回家么?也许会有迟疑吧,那么多的骗子,以孩子为诱饵,骗钱骗物;那么多的上当受骗者现身说法,让我们对身边陌生的、熟悉的事务充满戒备,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心开始变得冷漠,坚硬,既然没有火眼金睛识别真假,那就索性漠视一切,只是关注自己和自己的小圈子。更有甚者,演变为一种从众心理,连知名的慈善机构都把捐款用得不明不白,我们一个平民百姓又何苦心怀善念回报社会呢?不知不觉间,失望弥漫心胸,悲观侵蚀我们的生活,而良知的底线,一让再让。 宵宵说,那个人肯定遇到了什么事情,才会出来要钱的吧,是么妈妈?我说,是啊,不管是谁都会遇到困难,都会需要帮助。孩子终究是孩子,得到满意的答案就去玩了。他不会深思这个男人为什么不去干活挣钱,不会追究他是不是骗子,他只是在每一个人身上实践他所学到的“互相帮助”,并对所有的人心存善良。而我们这些所谓成熟的大人呢? 又想起那个小女孩,她现在该是十几岁的大姑娘了,不知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也许记不清楚,但是心中常怀感恩,也就会对别人施与善良吧。但愿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