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顺利推进 村里每月都评“金扫帚”奖

2014-04-21 15:44:00    作者:聂金刚   来源:黄三角早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区 奖得主 金扫帚 乡村文明 环卫
[提要]东营区今年加快建设文明乡村以来,六户镇唐家村物业每月都评选“金扫帚”奖,用这一方法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东营区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区中转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收集处理模式,组织做好区中转运输服务。

  大众网东营4月21日讯 东营区今年加快建设文明乡村以来,六户镇唐家村物业每月都评选“金扫帚”奖,用这一方法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目前,类似唐家村建设最美农村的方法越来越多,东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顺利推进。
  村物业设立“金扫帚”奖
保洁员更有干劲儿了
  资金是城乡一体化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东营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和引导作用,设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专项资金,镇街也相应安排了专项资金。同时,东营区积极探索资金和劳务投入机制,构建政府引导、自筹为主、多方支援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区财政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对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大、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好的镇(街道)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
  “现在村里已经举行了‘金扫帚’奖评选活动。”唐家村物业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或下个月的第一天,会组织物业管理办公室干部职工进行票选。票选第一步由村里物业聘用的10名保洁员分别陈述自己的当月工作情况,第二步由20名村民评审员现场投票。最后现场得分占40%,加上物业管理办公室本月日常检查情况占60%,综合得分最高的就是“金扫帚”奖得主。
  2012年4月份以来,东营区组织开展了乡村文明行动,投入11780余万元用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已建成10个生态文明典范村居,30个生态文明村居。与此同时,东营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在全区深入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成为消除阻碍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薄弱环节,实现城乡环境脱胎换骨变化的重要推手。
  东营区在乡村文明行动中建立健全了“财政补贴、单位帮扶、镇街拨付、社会筹集和村集体投入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区政府拨付400万元启动资金,出台了验收标准和奖励政策。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区直单位帮扶、下派“第一书记”帮扶等多种形式助推“乡村文明行动”。
  走进六户镇李宅村,村容村貌令人眼前一亮:房前屋后没有了垃圾,硬化的村路干净平坦。说起如今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于爱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前村里的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挺脏的。自从村里垃圾统一清运之后,路面垃圾没有了,环境也好了,俺们心里可高兴了!” 
  各镇每250人配1名保洁员
已累计聘用710余人
  六户镇李宅村是东营区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一个缩影。自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以来,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目前,全区221个村保洁人员及设施基本配备到位。各镇、街道村居按照每250人配备1名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按照每500人配备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收集设施。东营区已累计聘用镇、村保洁员人员710余人,建设村居垃圾收集池172个,地下垃圾箱77个,配备垃圾桶454个。同时,在镇、街道和西城中心城区设置3立方移动式生活垃圾箱256个,购置3立方配套专用运输车10台,区级配备垃圾中转运输车5辆。东营区还在各镇街和西城中心城区公共部位建成小型移动式生活垃圾转运站11座。
  东营区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区中转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收集处理模式,组织做好区中转运输服务。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