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感谢调解团,你们真是解决了咱老百姓的实际难题。”周先生和王先生因为装修噪声问题,十几年的老邻居有了间隙,经过东营公安分局新区派出所“百家安”调解团的法律科普和情理教育,双方约法三章达成了一致协议。社会治理,平安为要。今年以来,东营分局着力构建“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协同机制,强化协同共治,注重整体防控、系统施治,逐步实现治理模式由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抓联动共防,推动警格、网格“融合共治”
9月11日深夜,东营区六户镇东辛集村治保主任与“葡乡老街坊”成员在夜巡中,发现异常车辆进村,一路紧跟并抓紧联系社区民警,成功抓获3名为电诈犯罪跨省取现的“车手”,成功拦截资金30万元。
“通过机制牵引,聚合多方力量,把千根线拧成一股绳。”东营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姜冬坦言。东营分局通过完善协同共治闭环,推动矛盾排查、信访维稳、小案侦防、技防建设、协同防范“五个项目”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
联合区委组织部、政法委出台《东营区关于推进“警格+网格”双格融合创新社会治理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社区民警挂任城市农村社(管)区班子成员工作的实施方案》《东营区命案协同防范工作实施方案》。开年即召开东营区全面深化社区警务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发动;每月召开派出所所长、村居书记见面会,共商解决难题;不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警民互联互通;每季度组织村居治保主任进警营,深入推动警网融合。年内组织开展见面集中活动4波次,全区209个村居治保主任开展集中进警营活动23批次,开展业务培训26批次,覆盖率100%。
抓保障促防,推动平安、稳定一体联动
平安,不仅是一城发展最亮的名片,也是民生福祉最大的期盼。
“作为社区警务团队的一员,我们也想把社区维护好,可很多时候开展宣防找不到重点,讲不出法言法语,群众的信服力就打了折扣。如今社区警校定期开展流动课堂,我们开展宣防越来越有针对性,很多事情甚至不用再麻烦王警官。”东营区文汇街道中山社区槟香园小区居民李女士坦言。从有了发案一路埋怨,到居民、物业、社区与公安形成互补、共同防范,这个社区已实现“百日零发案”。
东营公安分局积极联合辖区商户、物业、志愿者等力量,以“平安合伙人”为纽带,打破警民边界,将物业保安纳入“物联会”管理体系,“吕乡义警”“黄河新枫警”“葡乡老街坊”“城南义警”等平安力量形成“一所一团队”格局,已发展为10支队伍,辐射870余名热心群众的多元力量矩阵。
针对不同群体特长,东营分局还对群防队伍实行分类管理,“小警电”承担夜间巡逻任务,每晚8点集结后,沿公安监控点位巡更打卡,今年以来使周边夜间拉车门盗窃警情同比下降53.7%;商户联防队负责商圈内纠纷调解和隐患排查,协助抓获涉嫌盗窃的逃犯3名;“葡乡老街坊”凭借人熟、地熟优势,收集社情民意130余条,非警务类矛盾纠纷的一次性现场处结率同比提升38.1%。
除此之外,他们紧抓全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利契机,提请区委常委会研究《关于建立“三级四步、警综协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形成矛盾纠纷区、镇街、社区三级“动态排查—精准研判—分级处置—跟踪问效”全周期治理链条,完善转办联处机制。推动了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派出所、社区警务矛调室全覆盖。
抓深耕精防,推动平台、职责“无缝衔接”
7月22日中午,东营市首个涉企业项目警情案件监测治理模型突发提醒,东营区六户镇高铁枢纽项目施工方有一名员工点击视频链接,触发电诈警情预警,随着短信将员工以及管理责任人信息推送到社区民警张登杰手中,他连续拨打几个电话,就将一起电诈案件消弭无形。
东营公安分局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向大数据要战斗力,依托数据分析师团队,治安、禁毒、经侦、刑侦、法制等警种业务骨干配合,先后搭建社会高风险筛查、重复警情治理、旅馆业分析、全流程执法监督等12类数据模型,架构风险感知预警体系。
此外,他们还在吾悦广场警务站试点警用“无人机”阵地,建设以无人机和警用AR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化警务平台。对政府驻地、学校医院、商业街区等重点部位开展日常巡防。结合高低点固定监控,实现空地立体化多维防控,年内盗窃、诈骗案件发案率分别锐减42.85%和34.41%。
从无人机巡航的“智慧之眼”,到“三级四步”的高效联动;从义警力量遍地开花,到联巡联动守护平安社区;从警民议事的常态互通,到鸿港夜市的热闹繁华……东营公安分局从机制建设、综合治理、价值转化等多方面精准发力,精心雕琢协同共治、互利共赢的新范式。(来源:东营市公安局东营分局)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