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高文杰 东营报道
10月12日,广饶县召开“宜居宜业·幸福大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乡村振兴专场。大王镇人大主席、一级主任科员李秀珍,大王镇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郭晗,围绕“兴产富民、共同富裕”积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向大家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据介绍,大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位于广饶县大王镇南部,涵盖刘集前村、刘集后村、吴家村等26个村,人口2.5万,总面积45平方公里。近年来,大王镇坚持“工农互哺、城乡共促”,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夯实共富基础,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走出一条具有大王特色的共同富裕实践路径。2022年8月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大王镇通过实施村党组织整体提升行动,将示范区内村级党组织评估确定为17个示范党支部、8个创优党支部、1个强基党支部,分类建立台账、制定提升措施。围绕增收致富,指导吴家村、封庙村等26个村因村制宜制定增收方案,让村集体和广大群众共享共富发展成果。立足提升治理效能,示范区内村庄按街巷划分“微网格”,300余名农村党员担任街巷长,搭建起“村党支部——街巷网格——党员中心户”三级治理体系。
同时,大王镇积极谋划建立农业项目库,重点推进总投资4亿余元的黄三角蔬菜种业基地等20余个重点产业项目,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大王镇现代农业蔬菜数智产业园,将全镇8000余栋设施大棚划分为30个园区,实施智慧化升级改造,建设有规模、有科技、有收成的菜篮子基地。加大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做强做大“共富单元”,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拥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家庭农场16家、合作社16家,依托各类共富载体,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围绕“人才+项目”“产业+资本”一体化联动,大王镇政府引导当地8家农业企业与6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7项,招引省农科院研究员王风云、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李中华等16名专家定期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实施农村“归雁”行动,先后涌现出李悦悦、韩军等一批返乡创业典型,成美玉、李绪耕等5人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依托怡丰育种育苗博士科研工作站、奥孚(广饶)鲁丽苹果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国首个镇级人才综合体——黄河三角洲人才综合体等平台,实现人才当地培养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实施大王镇红色刘集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构建“红色火种”片区。加强对齐笔制作、枣木杠子乱弹等“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华齐笔”被评选为“山东手造100”代表产品。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打造、公共文化示范村建设等工作,持续举办金秋花节等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县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100%,培树起新时代乡村新风正气。
大王镇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力推进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废气综合整治、坑塘综合治理等20余项生态治理工程。围绕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片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让群众享受更高品质生活。
下一步,大王镇将继续坚持“工农互哺、城乡共促”,探索联建村党组织领办共富公司、共富工坊等做法,搭建“产权清晰、利益共享”的发展实体,带动群众共同富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