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脉相承丨一瓢卤水点出非遗味道 广饶人的“豆腐心” 值得细品!

2025-07-22 18:02: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淑娟

  编者按:广饶,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岁月长河之中,闪耀着先辈们智慧与创造力的光芒。从古老的传统技艺,到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每一项非遗都诉说着广饶独有的故事,承载着一方百姓的集体记忆。近期,大众网东营推出《“艺”脉相承》系列报道,深入探寻广饶非遗的魅力,聚焦广饶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关注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一同见证非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大众网记者 孙淑娟 东营报道

  “世上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俗语。一块小小的豆腐,凝结着传统手艺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和汗水。凌晨四点,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云层,广饶县崔家河崖豆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崔师傅家的豆腐坊已亮起昏黄的灯光。浸泡了八小时的黄豆被倒入石磨,随着“吱呀”的磨盘转动声,乳白的豆浆顺着槽道缓缓流出,空气中顿时弥漫着浓郁的豆香。这份延续了五代人的匠心,正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新生。

  “做豆腐就像照顾孩子,火候差一分都不行。”崔师傅手持祖传的枣木勺,在85℃的豆浆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石膏卤水如细雨般落入锅中。不过三分钟,豆花如云朵般凝结——这正是崔家河崖豆腐独门技艺中的点睛之笔。

  崔家河崖豆腐始于明朝末年,其独特之处在于“三绝”:一是采用传统石磨慢磨工艺,最大限度保留大豆营养;二是独创“三浆点卤法”,使豆腐兼具北豆腐的韧性和南豆腐的嫩滑;三是沿用祖传的枣木模具定型,赋予豆腐独特的木香。2021年,这项技艺被列入广饶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崔家河崖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原料、规范工艺流程,年产量直线上升。“我们村注册了地理标志商标,开发了豆腐干、冻豆腐等衍生产品,销路根本不用愁。”崔师傅表示。

  夕阳西下,豆腐坊的炊烟与晚霞交融。这块凝聚百年智慧的豆腐,正以非遗为魂、产业发展为翼,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