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7月24日讯(记者 李欣 通讯员 张学荣 乔仁桂 周生鑫)近日,河口经济开发区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完成的“4-氯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新技术”及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和济南大学共同完成的“头孢曲松关键中间体三嗪环合成新技术”两项目经专家鉴定,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近年来,河口经济开发区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构建创新人才载体和平台,全方位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提供高效服务,全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促进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园区已成为人才安居乐业的家园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人才理念不断深化。河口开发区上下尤其是重点企业牢固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战略理念,形成了“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人才引进是最具价值的引进”的共识,人才优先、以人为本等思想深入人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氛围已深入人心。开发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始终将人才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制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四个环节,突出人才队伍壮大、结构优化、素质提高三个重点,促进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了统筹兼顾、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加强开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编制《开发区紧缺人才目录》,有目的地招引各类紧缺人才。利用开发区品牌优势,定期组织区内企业到省、市人才市场、东营职业学院等人才密集区进行招聘,吸引人才到开发区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区网站作用,与各类人才网站进行合作,帮助企业发布人才招聘信息。仅2014年上半年,协助企业招聘各类人才70余名。
人才质量稳步提升。河口开发区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例会,解决人才引进、培养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出台实施有关政策文件,健全人才激励、保障体系,吸引高层次人才前来创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三大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总量迅速增长。据统计,开发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78人,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了改善,向年轻化、专业化发展,30-40岁人才占68.5%。专业人才419人,占人才总量的61.8%,具有大专以上人员65人,占15.5%。河口区百名英才4人,黄河三角洲学者1名。新型经营管理和社会管理人才比例逐步提高,共259人,占人才总量的38.2%。
人力资源载体更加完善。“二站三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加强,据统计,河口开发区已拥有院士工作站1家,为山东省汇海医药化工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为河口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分别是汇海医药的山东省乙烯酮下游衍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旭业新材料的山东省氯化聚乙烯橡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7个,以常青树的胶粘剂工程实验室和天正化工的高性能有机颜料中间体工程实验室为代表;产学研结合基地2处,分别是金舜钢管与太原科技大学产学研基地,金开石化设备与石油大学产学研基地;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正在积极申报,为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开发区各企业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市、区级计划项目24个,完成科技成果21个,取得各类专利143项。
人才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人才发展的创业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河口开发区制定实施了《关于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运行实施方案》、《开发区工业企业综合考核管理办法》、《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企业家协会章程》等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措施,建设完成了349户的开发区职工住宅,为开发区人才提供启动资金、研发场所和住所。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引导区内企业落实职工社会保障,建立人才的住房补贴以及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保险制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稳定人才队伍。启动建设了开发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保证人才各类信息的畅通。组建了有48家理事单位的开发区企业家协会,建立了一个共享信息资源,共享培训机会,共享投资融资渠道,共享知识、共同学习,提高企业负责人管理水平的综合平台。同时,开发区企业根据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和福利体系,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人才亮点工作,汇海医药、澳纳纺织、海鑫石油装备、安诺其纺织材料等企业设立了企业班车,解决了员工上下班交通不便的难题;常青树、金开实业集团等开办了企业自己的报纸,设立了人才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员工研究开发新技术;栋明铝业、黄海塑料、海鑫石油装备等企业,重视外贸人才培养,形成了自己的外贸人才队伍;金开实业集团、海螺型材等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建设,为开发区各企业做出了榜样。
人才培养形式不断丰富。河口开发区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方式,先后通过邀请专家讲课、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开发区内部学习交流、参加各类展会等形式,丰富人才培养方式。开发区企业家协会成立以来,先后邀请了国内服务营销专家、中国十大企业培训师李奕锋先生及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举办了6次专题培训活动,共计培训企业中层以上人员430人次。先后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国外学习考察6次,赴经济发展先进地区考察9次,赴清华、北大、浙大等知名高校培训学习4次,共计培训各类管理人才200余人次,造就了一支能熟练驾驭市场、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能够引领企业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输送技术研发人员进行培训,接触前沿技术、提高研发水平。目前,以汇海、金开、常青树科技研发中心等为代表的开发区企业及研发机构,拥有两院院士、行业技术领头人等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80人,初步形成了“高层牵头,中层集聚”的技术人才结构,为实现开发区跨越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