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经济开发区扎实做好维稳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014-09-12 17:18:00    作者:王青青 张学荣 周生鑫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河口经济开发区;扎实;做好;维稳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提要]今年以来,河口经济开发区强化措施扎实做好社会维稳工作,各类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及时排查化解,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大众网东营9月12日讯(记者 王青青 通讯员 张学荣 周生鑫 )今年以来,河口经济开发区强化措施扎实做好社会维稳工作,各类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及时排查化解,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认真落实综治目标责任制。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印发《2014年开发区社会管理综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全年综治工作目标和重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责任制,建立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考核有效的工作机制。与企业签订综治目标责任书,落实企业维稳综治主体责任。
  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节会重点排查,敏感时期超前排查,突出问题专项排查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管控社会高危人群和重点人员,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区域排查与系统排查相结合,认真化解矛盾纠纷,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等活动,使群众综治意识不断增强,维稳意识不断提高。
  依托开发区派出所,着力提高治安管理水平。严格按照“110五分钟金牌工程”要求,做好日常接处警工作,维护辖区治安秩序。抓好暂住人口管理和出租房屋整治工作,提高人口管理服务质量。做好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治安巡逻、企业保安力量三者结合,形成巡逻防控体系。
  建立重要时期维稳工作通报制度。各级两会、党代会、重大节日等敏感时期,加强维稳工作安排部署,并对措施落实、企业安保、企业夜间值班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及时通报工作情况,提醒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做好治安防范。
  成立“经侦联动协作中心”,推行“三五”风险预警机制。积极筹划成立开发区“经侦联动协作中心”,由区公安分局和管委会牵头,各开发区派驻机构集中办公,法院、质检、人社局等七部门积极参与,探索形成“六联”协作运行模式,即联合日常办公、联席会议议事、联动宣传教育、联合汇总信息、联合预警防控、联手打击经济犯罪。“经侦联动协作中心”,针对开发区企业出现的隐患风险,探索形成企业“三五”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即:测评企业风险五项指标、企业风险划分为五色五等级、联动协作防控五项措施。该中心成立以来,根据测评结果,已对12家企业的风险等级进行调整,以来通过抽逃出资、合同纠纷、工资发放不及时等线索,对多家企业做出预警,部分预警结果已经出现。如黄河口家具、昊坤电池、海福食品等企业。
  完善警企QQ警务及经侦联络室,强化管理服务建设。设立警企网联QQ群平台,探索实行实有人口“日新周清”管理模式,已在各企业发展会员140人。通过QQ方式传输企业办理人员身份核查、发布预警、网上咨询业务,架起了警企连心桥。以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为基点,设立汇海经侦联络室,集经济犯罪预防、服务、管理、调解等多功能于一身,辐射周边16家规模以上企业,聘请了分局经侦大队业务骨干担任经侦联络室指导员,发展了18名企业管理人员为经侦联络员。
  开通警企直通车网络服务系统,强化信息平台建设。由开发区派出所牵头开通警企直通车网络服务系统,将企业员工详细信息输入直通车网络服务系统,随时掌握企业员工动向,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使企业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警企直通车服务系由实有人口、经侦延伸、治安防范、化解矛盾、立体服务、警企文化六个模块组成,此系统将社区警务的信息采集、人口管理、化解矛盾、治安防范、服务群众的“五项工作”全部融入,并将逐步实现开发区各责任区编入该系统,发挥系统统计、效率工作、服务群众的功能。
  做好安全、环保、信访工作,确保社会持续稳定。充分考虑可能诱发不稳定情况的因素,提前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坚持定期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查隐患、堵漏洞,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限期整改,有效控制安全生产隐患得到,杜绝了因安全事故引发的不稳事件。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加大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坚决打击企业偷排、乱排,不断提高开发区环境质量,避免环境污染引发不稳定事件。妥善处理信访问题。坚持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全面落实领导接待群众信访制度,加大初信初访工作力度,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确保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