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10月24日讯(记者 王青青 通讯员 张学荣 周生鑫)今年以来,河口经济开发区以抢占科学发展高地制高点和创建高效生态园区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为生命线和总抓手,优化提升石油装备产业,重点培植节能建材和新能源产业,全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开发区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上项目,围绕骨干企业膨胀上项目,围绕产业链条延伸上项目,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上项目,在招大引强、招大引新上狠下功夫,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河口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陈丰先说。
河口经济开发区根据产业基础和优势条件,按照“转、调、创”发展要求,确定优化提升石油装备产业,重点培植节能建材和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在优化提升石油装备产业上,着力发展出口创汇企业,走高新化、高端化发展之路。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对三大产业在土地指标、环境容量指标、信贷资金上予以优先安排,在服务力量上予以重点倾斜,着力推动三大产业做优做强。目前,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31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开发区上市公司子公司达到4家。出口创汇企业12家,占全区总额的78.2%,成为河口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在招商引资方面,河口经济开发区坚持“招大、引强、引新、选优”,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招商,瞄准重点区域,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100强。同时,紧紧咬住招商信息有效跟进,注重提高招商质量和效果,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切实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搞好企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全力促进项目及时落地建设,形成项目梯次跟进的格局,切实增强项目建设的后劲。目前,山东冠森绝缘新材料、天信电解铜及深加工、浙东染料中间体等9个计划总投资 69.5 亿元的在谈项目进展顺利,其中3个项目相继动工建设。
落实项目包保责任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分包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扎实践行“一线工作法”,切实做到负总责、亲自抓、带头干,为项目建设破解难题、扫清障碍,使分包项目按计划进度扎实推进。坚持在增量优化中提升存量,把项目建设作为膨胀经济规模的突破口,重点项目推进小组定期到项目现场调度,召开项目推进专题会议5次,项目进展通报3次,积极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20余个,确保了项目快速建设。目前,总投资39亿元的13个在建项目中,高端装备制造项目6个,新材料项目4个,技术研发项目3个,北玻玻璃项目已经投产,环海塑业项目已进行试生产,青瑞水产项目主要建筑已基本完成,其他项目基本按照计划进度顺利推进。1—9月份,开发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6.8亿元。
为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加强了运行调度,坚持月监测、季分析。采取有力措施,消化整合,释放现有产能,努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提升开发区的竞争力,打造服务态度最好、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企业代办服务机制,协助企业办理建设、土地等手续179件次,贷款融资4.9亿元,办理职工子女入学与入托手续137件,招聘技术人员120余人,协调各类纠纷19起。
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落实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单独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提升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已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7个,产学研结合基地2处,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正在积极申报,为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各企业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市、区级计划项目24个,完成科技成果21个,取得各类专利143项。已涌现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