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经济开发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园区建设

2014-11-07 14:11:00    作者:王青青 张学荣 周生鑫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河口经济开发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园区;建设
[提要]今年以来,河口经济开发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基本要求,寓生态文明建设于开发之中,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众网东营11月7日讯(记者 王青青 通讯员 张学荣 周生鑫)今年以来,河口经济开发区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基本要求,寓生态文明建设于开发之中,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和扶持环保型、生态效益型产业,将生态建设与群众生活改善结合起来,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努力创造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的共赢局面,积极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的发展路子。
    以“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月”等行动,先后召开安全生产会议4次,组织全员安全培训6场,采取联合执法等方式,开展了化工企业专项检查活动8次,液氨使用企业专项检查3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20余处,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加强闲置厂区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立闲置厂房租赁情况台账,规范闲置资产租赁行为;采取引导企业自行招商及引荐项目嫁接、并购、合作等方式,盘活美亚达、科林化工、黄河口家具等公司闲置土地900余亩,土地使用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开发区整体规划,根据企业需求,实施了晨河路道路建设、工业南路和海宁路污排建设、供水管线改造、海螺南路两侧绿化、挑河(羊栏河)人工湿地等5项工程,计划总投资2900万元。目前,各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全部按期竣工。按照区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年活动要求,实施海盛路与明河路路口信号灯及标志牌安装工程;投资160万元安装海宁路、顺河路中心隔离护栏5800米,设置交通标志及警示标志60处,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交通安全环境。遵循适用、经济、生态、以人为本的原则,启动羊栏河水库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基本完成。紧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节能减排等工作,扎实做好路灯、绿化、道路、泵站、消防等市政设施管护,全力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为企业购置摆放垃圾桶140个,实现企业职工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置全覆盖。
    强力推动环境保护工作。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项目准入门槛,禁止新建化工、造纸、印染、水泥、电解铝、冶炼、火电、涉重金属类项目,重点引进科技、环保、高效的产业项目。同时,坚持高压治理规范,对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的化工项目逐步关停、转产。二是督促现有化工企业增加环保投入,进行改造升级。在配套完善异味污染防治设施的基础上,旭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20万元完善了环保设施;汇海医药公司投资1170万元,新上了环保治理提升项目MVR和EMO项目,废水、废气处理效果更加明显,实现达标排放;东营安诺其纺织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新建了6000m3好氧池,5月底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污水处理能力;天正化工有限公司投资280万元,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深度改造,投资50万元新安装锅炉除尘以及脱硫设施,投资4300万元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改进后大大减少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三是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协作配合,深入开展联合执法。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污染物排放和处置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污染治理长期有效。突出水系巡查监测、企业污水集中处理和废气排放督查,累计开展环保巡查30余次,查处污水直排企业2家,受理举报和现场处理废气不达标排放企业4次,下发整改通知书4次,形成了环保高压态势;督促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强化企业自治,污水处理厂实现进水运营,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四是保障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河口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自3月份运转以来,坚持对进厂污水水质和处理技术环节同步把关,处理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为开发区仅有的4家化工企业分别铺设污水输送专用管线,将企业处理后的污水输送污水处理厂进行再次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社会管理高效开展。完善信访预案机制,及时摸底排查信访苗头,协调处理各类纠纷9起、民生热线转办事项37件;全面完成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企业”活动,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严格落实计生目标管理,加强对流动育龄妇女的管理和服务,计生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组织开展第三届“开发区杯”篮球赛、群众路线主题演讲比赛、廉政书画比赛、消夏晚会开发区专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展示了开发区良好的精神风貌。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