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丰丽莎
何思源(1896年一1982年),字仙槎,山东菏泽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美德法等国留学七年。1926年回国后,始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长,北伐战争开始后担任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从1928年起,担任山东省教育厅长。抗战爆发后,以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教育厅长的身份在鲁北领导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北平市市长,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第二至五届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和全国政协从事编译工作。1982年4月在北京逝世。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同年11月初,日军进犯山东,国民党省政府消极抵抗,致使鲁北地区很快沦入敌手。鲁北失陷后,国民党官员和土豪劣绅纷纷携眷南逃。
1938年9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率教育厅厅长何思源等从惠民迁驻利津。12月,日军将至,沈鸿烈再迁鲁南临朐、莒县一带。临行前,他委任何思源为鲁北行署主任,并留下海军陆战队 500余人保卫鲁北。沈鸿烈走后,何思源立即率部迁驻陈家庄,不久,又迁往沾化县义和庄、老鸦嘴一带。1939年4月,何思源经过多方努力,将沾化一带的乡村自卫武装、土匪武装、游杂部队等收编,编成鲁北行署直辖第三旅。该旅设4个团,共3500余人,活动于沾化、利津、惠民、阳信一带,为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抗战来临时,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选择了留在山东坚持敌后抗战。他带着省教育厅的十几名青年干部,一路收容教育局长、校长,然后以这些文人为骨干组织游击队、收编绿林土匪,开始组建自己的武装,并很快聚集了5个旅、10个团、20余个县大队的兵力。他还不断地对这些游击队干部进行培训,其宗旨是:“把保卫国家、保卫民族的思想植根于每个人心中。我们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但要做到‘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爱国心,就有中国的抗战力量,有中国的政权存在’。”他为游击队确立的口号是:“今天打不着敌人,明天打;正面打不着敌人侧面打;白天打不着敌人,夜里打。”这些简明易懂的道理、灵活机动的战术,有力地保证了鲁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展开。
来源|河口党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丰丽莎
10月24日上午,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东营行暨“黄河入海、我们回家”东营旅游品牌推介会在东营市举行。 [详细]
据东营市气象局10月24日10时发布的大风降温预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东营市将有一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 [详细]
为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满足企业法律需求,10月22日,东营市司法局派驻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企服务队邀请山东恒岳律师事务所到示范区开展“... [详细]
一个家庭有人当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然而,一家孙辈16人,8人参军入伍,还找了3个“军女婿”,这就比较少见了。在我市东城街道就有这样一个家庭,今年国庆假期,他们... [详细]
10月23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2019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将在10月26日至27日进行。 [详细]
近日,东营市东营区网格员开展志愿服务。全面整合各类部门网格,实行编码登记、备案管理,实现空间全覆盖,建成全市统一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已整合部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