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讯 今年以来,河口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交汇融合的历史机遇,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总体思路,全力构建“一带两园四基地”高效生态农业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具有河口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优化布局,科学规划高效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带。河口区依托西部黄河故道流域,全力打造一条长20公里、宽10公里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带。目前,已发展杏、桃、葡萄、苹果等特色林果7000余亩、黑花生2500亩、紫薯1000亩,建成100亩冬枣精品园、2000亩冬枣示范园,发展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27处。全区共扶持发展新户镇香椿、莲藕、食用菌,义和镇草莓、葡萄,六合街道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百亩精品园10个;发展新盛冬枣、碧波莲藕、六合大闸蟹池塘养殖等千亩高产示范片10个;重点推进黄河口大闸蟹、海参、冬枣等万亩特优农产品基地建设,已建成海参标准化养殖基地5万亩,大闸蟹养殖基地4万亩,绿色冬枣基地2万亩。
高点定位,重点推进两大农业园区建设。一是抓好黄河口海洋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拉长产业链条。在做好黄河口海洋经济产业园规划的同时,河口区今年又投资400万元,完善港区配套设施建设。立足园区区位优势,在大力发展海产品捕捞、加工、物流等产业的基础上,联动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科技、造船修船、船舶零部件制造等产业,将黄河口海洋经济产业园建成为集海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渔需服务、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高端海洋经济产业园,打造成环渤海重要的新兴蓝色经济区,为河口区蓝色海洋经济腾飞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抓好黄河口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今年以来,通过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计划投资1.2亿元、年产1万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建设项目,已落户黄河口农产品精深加工园,项目建成投产后,除本企业正常生产外,可向社会提供菌棒1000万棒,带动周边群众食用菌的发展,生产菌渣有机肥1.5万吨。
统筹发展,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一是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实施以冬枣、海参、大闸蟹三大基地建设为主的“百千万”黄河口特优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已建成标准化基地23个,下一步将再新建黄河口特优农产品基地15个,巩固完善10个;河口区食用菌产业现已发展到以食用菌大棚专业化种植为主,庭院种植、林下种植等多种种植模式并存的生产阶段,种植品种以香菇、双胞蘑菇、平菇、金针菇为主。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重点实施潮河疏浚治理工程、新户镇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六合街道西崔片土地整理项目以及义和镇三合片田间节水灌溉、义和镇王集水库北片田间排灌沟渠疏挖、河口街道西五片田间排灌沟渠疏挖、新户镇北李片田间排灌沟渠疏浚治理等小流域治理工程,改造农村危桥闸11座,目前,各项工程正在积极向前推进。三是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已建成1个区级和4个镇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区纳入中心的土地流转总面积10813亩,通过土地流转中心办理的土地流转有3243亩。四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河口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把六合三义合村、义和北大屋村、新户南六合村、河口街道余丈村4个村选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目前,各项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落实。五是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在认真落实小麦综合直补以及良种补贴政策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棉花、小麦、玉米以及水稻的良种补贴工作。目前,完成小麦综合直补兑付资金160万元;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鼓励支持通过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全力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在完成去年农机具购置补贴任务的基础上,2011年河口区又争取农机购置补贴指标320万元,目前到位补贴资金300万元。
河口区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一带两园四基地”建设为重点,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河口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将继续加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构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