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合伙”绘治理

2025-08-25 17:36:06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陈子昊

  上午八点,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发花园小区的“衣衣布舍”修补点里已经响起了缝纫机的声音,“幸福合伙人”徐大姐手指灵巧地穿梭在布料间,“孙子衣服买大了,看看能裁裁不?”居民王姐手拿一件浅蓝色衬衫一大早前来询问,徐大姐看着衣服笑着说:“能裁,晚点来取!”这样的对话,时常在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上演。

  徐大姐是城发花园小区一位有着多年裁缝经验的热心居民,过去,她看到上班族们忙碌于工作,无暇顾及衣物破损问题,便萌生了在小区开设修补点的想法,在社区党委的积极引导和“幸福合伙人”模式的推动下,她的这一想法得以实现。至今修补点已经坚持了近三年,这个由社区提供场地、小区居民贡献手艺的便民服务点,如今不仅是衣物修补站,更成了邻里交流的暖心角。

  “过去社区治理模式单一,主要靠社区工作人员‘跑腿’,资源分散、吸引力不足,居民参与度较低。”文昌社区党委书记周楠坦言,为改变这一局面,文昌社区以“精治小区治理行动”为契机,创新推出社区“合伙人”众治模式,率先在城发花园小区打造“幸福合伙人”。“幸福合伙人”是以党支部为“主心骨”,通过“支部搭台、合伙人唱戏、居民受益”的机制,将辖区内的企业商家、社会组织、专业力量及热心居民等纳入治理体系,共同解决居民需求、参与社区建设。

  在文昌社区探索推行的社区“合伙人”众治模式中,“衣衣布舍”修补点作为典型实践案例,通过聚合社区内外多方力量,如居民志愿者、公益组织、专业手艺人等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精准对接居民日常需求,以“小修补服务大民生”的方式提升社区温度。这一模式延伸至小区层面后,进一步具象化为更贴近居民生活的“幸福合伙人”机制,通过精准匹配居民需求,孵化出“暖心”“健康”“平安”三支合伙人团队,让常态化、专业化服务成为推动社区共治的核心力量,也让“合伙人”模式从理念落地为居民可感可知的治理实效。

  “暖心合伙人”发挥“暖作用”,“暖心”志愿者通过“爱心理发”“暖心饺子”“昌昌帮办”等爱心项目,为辖区居民送温暖、送方便。同时,志愿者们为让辖区“带娃”的爷爷奶奶有更多时间参与社区活动,在爱心驿站内开设“看娃娃业务”,“暖心带娃”让爷爷奶奶们能享受象棋和扑克的乐趣。

  “健康合伙人”发挥专业力量,社区通过场地支持、宣传支持的吸引力,吸纳中医医院、口腔医院、眼科医院等多家专业度强、口碑好的专科医院进驻社区,定时开展居民健康检查服务,同时联合辖区银行开展趣味运动会,增加辖区居民对运动的热爱,传递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理念。

  “平安合伙人”化身安全卫士,为辖区居民保驾护航。“平安合伙人”是社区精选辖区内有爱心、热心肠、有威望的居民组成,通过他们“人熟、地熟、能说上话”的特点鼓励“安全合伙人”参与社区治安巡逻、反诈宣传、矛盾调解等安全治理工作。

  在社区党支部的引领下,社区“合伙人”模式正不断释放效能:6支居民自组织志愿服务队自发开展楼栋巡查与结对帮扶,7大公益项目精准覆盖便民服务与文化传承,10项民生实事落地解决党员责任田、爱心座椅等实际需求……通过“幸福积分”激励机制,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让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在开发区,更多像文昌社区这样的创新实践正在萌发,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治理创新,正通过一项项务实举措转化为居民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合伙人”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徐大姐的缝纫机声依旧每天准时响起,“健康合伙人”的义诊桌前又排起了长队,“平安合伙人”的巡逻队开始夜间的例行巡查……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正汇聚成基层治理的磅礴力量。(胡宇斐 刘秀敏)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