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陈子昊 通讯员 朱霞 东营报道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安泰社区,6916名居民共同书写着一本“文化日记”,记录的不仅是生活日常,更是用温情与共创“绣”出的生活图景。当文化不再是墙上的标语,当治理不再是刻板的条文,安泰社区找到了那把名为“文化书院”的金钥匙,点亮了邻里生活,也解锁了基层治理的幸福密码。
在安泰社区,“文化”早已突破了活动室的四面墙,悄然“嵌”入了居民的日常轨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文化客厅”,剪纸、书法、阅读等功能室常年开放,年均服务超2000人次。走出大楼,9个特色楼道成了“行走的德育课堂”,家训家风绘上墙头,成为邻里间的温馨打卡点;社区广场更是百姓大舞台,歌声与舞步引得居民们拍手加入……

“文化不再高高在上,它就在我们楼道里、广场上,甚至在一棵我们自己认领的树上。”居民李阿姨的感受,道出了安泰“嵌入式”文化发展的精髓:让文明触手可及,让文化自然而然。
社区的活力,源于人的热情。安泰社区有一支特殊的“文化导师团”: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宋吉英在公益课堂上,让黄河口的风情在指尖的红纸上流转;书法带头人张连富则让笔墨飘香,书写“美德家风”。社区还巧妙联动胜利油田老年站、市老年大学等外部资源,促进“油地文化共融”。
“看了油田阿姨们飒爽的水兵舞,我立刻报了社区的舞蹈班。文化和文明,真的会传染!”居民小陈就是被感染的一员,在导师们的影响下,已有320余名像小陈一样的居民从“旁观者”转变成为了社区文化骨干。

文化不仅是丰富生活的点缀,更是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安泰社区通过“好家风评选”“幸福楼道”“微光夜市”等项目,将文化实践融入治理脉络,持续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感。近年来累计化解邻里纠纷30余起,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金秋暖阳 时间银行”项目让41名低龄老人从“受助者”变为“助人者”,开展帮扶1800余人次。这一“互助奉献”的模式,不仅荣获省级志愿服务大奖,更让“我为人人”的文明理念在社区深深扎根。

如今的安泰,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年轻人放下手机体验非遗,老年人在舞台上焕发青春,孩子们在文化墙前接受熏陶。“文化像一粒种子,种下快乐,长出幸福;文明像一缕阳光,照亮生活,凝聚人心。”社区党委书记张荣动情地说。
未来,安泰社区将继续以“文化书院”为绣花针,以文明为丝线,一针一线织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幸福图景,让文化成为社区凝聚力的源泉,让文明成为社区发展的底色。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