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3月13日讯(记者 王青青 通讯员 刘燕 李洁 )这两天,大河村支部书记王建民总算是松了口气,他给村集体新上的钢结构加工及安装项目终于有了眉目。“项目前期手续不到两个月就全部跑完了,项目用地也挂牌了,摘牌后就能开工建设。”第一次充当企业家的角色,这让迈出创业第一步的王书记打心里发憷,“我这个大老粗哪有办企业的本事,全仗着开发区给咱帮忙。”从心里没底儿到信心满怀,王书记对开发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帮助兴隆街道办事处16个行政村规划实施的34项增收项目搭起发展平台,开发区在园区黄金地段专门规划了一百多亩地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业园,同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安监、环保、工商、国土等驻开发区相关垂直部门积极协调,开发区代办领导小组指派专职代办员从项目引进、选址到手续办理全程跟靠,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越条件。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仅是兴隆街道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举措之一。为实现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两不误,兴隆街道从2012年12月开始实施“迁村并点”工作,将16个行政村,5200口人,规划安置在同兴花园、兴隆花园、明珠庄园三个社区集中居住。“我们的地大部分是盐碱地,空出来给开发区的企业用,这样盐碱地也一样值钱了。”大河村村民刘玉华说。兴隆街道依托开发区这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将土地整合起来,以租赁的形式变为工业项目用地,统一分红,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该街道已经顺利完成了四个村的迁占工作,183户村民已入住,到2015年辖区16个行政村将实现全部集中居住。
要安居,更要乐业。兴隆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175家企业进行用工需求摸底调查,准确掌握企业的用工信息,并对辖区村居的“零就业家庭”、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进行分类登记,建立人才数据库,通过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春风行动”用工洽谈会、新型农民就业培训网等多种形式,让有就业意向的农民和用工企业实现有效对接。今年来,兴隆街道依托新型农民学校举办各类培训班64期,用工洽谈会5次、招聘会2次、安置200余名村民就业。
为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该街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动态管理,低保覆盖率达100%。在省市县三级为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金的基础上,街道共为16个行政村的977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每人发放120元生活补助金,仅此一项,街道全年财政投入约32万元。从2004年开始,开发区境内的新发药业有限公司每年还拿出不低于4万元的爱心帮扶物资用于周边农村群众扶持。如今,兴隆街道依托开发区,形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格局,“村企合璧”谋发展已成为兴隆街道的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