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高效节水灌区 农田水利之“蝶变”

2022-03-11 17:21: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菲菲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菲菲 东营报道

  近日,山东省水利厅公布了2021年度山东省节水型灌区名单,东营市垦利区双河灌区榜上有名成为“省级节水型灌区”,这也是全市2021年度唯一创建成功的节水型灌区。

  “节水型灌溉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垦利区水利局水资源管理室主任崔晓龙说。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垦利区现有万亩以上引黄灌区8个,控制灌溉面积80.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6万亩,其中,市属灌区3个,控制灌溉面积2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5万亩。区属灌区5个,控制灌溉面积55.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0.5万亩,灌区内配套引黄闸、泵站12座,年引水能力3亿立方米。

  灌区信息化建设为智慧农业奠基础

  双河灌区为全国大型灌区之一,地处垦利区中东部,北至黄河大坝,南至溢洪河,西至辛垦路,东至东海防潮坝,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0万亩,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等。双河灌区始建于1990年,经过多次改建、扩建、续建配套等工程,灌区内干支渠田间配套已基本完善。主要供垦利街道、水稻示范农场、永安镇的农业和人畜用水,另外还承担着胜利油田供水公司广北水库部分工业用水。受益群众十万余人,每年供水总量达0.43亿立方米,是垦利区中东部的水利主动脉。目前,安全运行率达到98%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617。

  双河灌区为推行高效节水灌溉,研究制定灌溉制度,主要建成双河干渠信息化建设工程,4处水位站、13处测流站、9处视频监控站、3处远程闸控站。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实时采集各个主要气象参数和当地墒情,结合农作物的需水状况,为应季播种、灌溉等农业活动提供重要依据,适时适量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不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避免了土壤板结和地力下降。

  信息化灌区建设对于研究制定灌区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促进生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灌区采用自动化测流,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测流,提高了观测人员的积极性和观测效率。根据双河灌区水沙测验规定,测流观测人员劳动强度大,观测人员经常顶风冒雨在高温酷寒的条件进行观测,通过实施远程自动化测流,大大降低了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观测人员的积极性和观测效率。

  灌区采用自动化测流系统,观测数据计取更快、更准确。观测数据自动生成报表后,将数据上传至处理中心,减轻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提高了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

  建设节水型灌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垦利区以计量收费为节水目标,在全区5条区管灌溉干支渠系分水口因地制宜配套计量设施,建立网格化测水量水体系,累计安装固定式量测水设施113套,配备走航式ADCP移动测流设备1套、手持式明渠雷达流量计12台、手持式电磁流速仪4台、便携式给水栓测控一体仪2台;安装闸门远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安防等信息化设备161处,建设泵提管灌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1处,开发智慧水利综合管理云平台1套,域内引黄灌区的信息化管理更规范、更高效。“引黄灌区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数据共享,建立用水台账,提升了信息化支撑能力,着力打造‘设施完善、管理科学、节水高效、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垦利区灌溉服务中心机电工程与信息化管理室主任许建辉告诉记者。

  垦利区水利工程水系战线长、灌区范围广、调水工况复杂、运行管理人员少,为解决这一困难,垦利区加强与山东省水利科学研院所合作,通过建立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水利时空大数据中心、智慧水利“一张图”管理中心,对原有的河湖长制管理系统、灌区信息化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库视频监控系统、农村基层防汛预警系统、农业水价改革信息系统、小农水管理系统等8个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融合增效,构筑可持续拓展的业务体系,形成水利系统数据汇集、数据存储、数据展示到数据共享和服务等基础信息流程,初步形成了“一个平台、一个中心、一张图、一套标准、一套服务” 的“东营市垦利区智慧水利综合管理云平台”,实现水利管理“一网统管”、全域覆盖。

  “节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坚定不移的走垦利特色水资源集约节约之路,充分发挥节水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惜水、爱水、节水的良好氛围。”崔晓龙说。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