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农高区:红船领航 驶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2022-08-10 10:19: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乃馨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国子菡 东营报道

  红光渔港是垦利区最东边的土地,靠海吃海,自村里的老人有印象起,这里的居民便是依靠出海打渔为生。垦利农高区(红光办事处)的老十五村是红光渔港旁的一个村落,时至今日,这里的许多村民仍旧保留着传统渔业风俗。然而在这个小村庄里,人们的生活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激发发展活力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2019年,老十五村试点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清产核资,摸清村16459.3亩集体土地使用现状,评估集体未利用地、农用地、建设用地、宅基地资产价值14.5亿元,明晰了村集体资产,确保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制定成员确权、股份分红等十多项制度,开展新成员认定和成员登记备案,建立“一户一档一证”,发放《股东证书》,明晰成员权利和义务,维护村民基本权益。同时,实施宅基地“三权”分置,明确落实一户一宅、超占面积有偿使用制度,对80户超占面积部分有偿收费,作为村集体收益。成员自愿有偿放弃使用权,村集体收回闲置宅基地和房屋8处,成功引进乐安村镇银行在村内落户,探索宅基地资格权的多种实现方式。把所有村级资本纳入股份合作社统一管理,以“三种股权”配置实现资源、资产、资金的有效运行。主要包括:股份经济合作社免费配置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股权、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投资股权、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公司制企业股权。

  拓宽发展方向 立足产业发展优势

  深化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程,立足红光渔业优势产业,围绕一、二、三产,先后成立丰帆、聚帆、锦帆等专业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渔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海水虾蟹养殖以丰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设黄河口梭子蟹养殖(暂养)基地,按照“国企参股、村集体筹股、群众入股”的方式,实行“1+1+3+N”发展模式,国有公司让利10%返还3个村集体,拓宽壮大村集体经济增长渠道。海产品加工业传承红光渔民独特海产品加工手艺,打破自产自销家庭作坊模式,村集体投入99万元收购闲置院落,采用政府给群众配股方式,注册成立聚帆专业合作社。实行“四个统一”模式,创出品牌发展之路。在对外销售方面,为破解海产品销售瓶颈,发展互联网经济,与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合作,注册成立锦帆专业合作社,带动二百多名渔民,一百多个养殖户以及海跃、景明渔业企业协同发展。

  筑牢发展基础 建设沿海示范片区

  美丽渔村渔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按照“农业+生态”“渔业+旅游”“休闲+体验”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一带、一心、六园的产业布局。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重点实施美丽渔村改造提升、河滩公园、红帆广场、渔港精品加工区建设项目。在村容美化方面,已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美丽渔村立面环境提升改造、雨污管网改造、连接红光新村与红光渔港的交通干线改造、建设了红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老年康养社区等项目,四号公路也建成通车。在产业扶持方面,建成6000亩梭子蟹养殖基地、1000亩海钓基地以及200亩梭子蟹暂养基地等项目;游客服务中心和渔家乐进入收尾阶段;成功争取黄河口梭子蟹(南美白对虾)多元化养殖项目,总投资960万元,预计年收益76.8万元,收益平均分配到辖区3个行政村。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